近两年,“禁抗”一直在养猪届流传,事件源于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在之前举办的中国饲料发展论坛上发表讲话,“兽药饲料添加剂2020年全部退出市场”。也就是说,在2020年以后,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饲料中消失,不能再用于饲料生产中,只能用在养殖端。
一、为何要减抗、限抗、禁抗
1、食品安全
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饱”到“吃好”转变,肉、奶、蛋中抗生素残留和耐药超级细菌等出现,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成为人们现阶段关注的首要问题。
2、细菌耐药
目前,国内不少养殖户不注意饲养条件的改善和养殖水平的提高,把生产成绩寄希望于药物,致使兽用抗生素用量远远超过动物疾病的治疗量,不但使耐药菌增加,疾病难以控制,同时也增加了饲养成本。
3、生态环保
部分抗生素进入生态环境,不易降解或降解缓慢,破坏生态平衡。
二、减抗、禁抗,养猪人面临的问题?
1、养猪成本增加
从欧美国家禁抗经验来看,禁抗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本国养猪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养殖业生产水平会下降,养殖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2、治疗性抗生素使用增加
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可能会造成养殖现场治疗用抗生素的大量增加,抗生素使用总量在“饲料禁抗”的初期可能不会减少。
3、仔猪阶段疾病增多
饲料禁抗最大的难点在于仔猪阶段,仔猪本身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抗各种疾病和多种应激能力差,造成腹泻率和死亡率高。
三、中草药提取物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抗菌药类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纳入兽药管理,不再允许在饲料中添加,而植物提取物以其无毒、无害、无残留且能够解决生产问题等优势成为目前行业最受认可的抗生素替代物。中草药在养猪生产及动物疫病防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抗菌,促生长
养猪业长期以来将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在动物饲料中使用,主要应用于病菌的抑杀、抗腹泻、促生长。虽然天然植物开发的中兽药产品的抑菌效果比不上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但因为中兽药极大降低了耐药性风险,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不影响仔猪后期生长,如苦参、博落回等。
2、清热排毒,抗感染
有许多在抗菌方面有较好作用的传统中药在动物抗应激和抗感染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如金银花、鱼腥草、黄芩、柴胡等。
3、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
传统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整体施治”,在疾病治疗和疫病防治方面讲究“治未生、治未发、治未成、治未传”。病毒性疾病在当前养猪业最为常见和难于处理,所造成的损失也最为严重。应用于抗病毒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有黄芪、板蓝根等。
目前我国养猪水平差异大、总体环境不够好,中小猪场多,相对欧美,我们的形势更严峻些。减少抗生素使用除了遵守国家兽药使用相关规外,还需要从多个环节人手。首先,改善养殖环境。包括猪场硬件设施、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等,让猪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卫生环境中,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完善诊断技术。养殖企业需要专业的兽医管理疫苗、药品使用,对猪病进行精确诊断,通过药敏试验等筛选敏感药物,减少因细菌耐药性带的无效药物治疗。第三,保证原料质量。从全方位营养的角度出发,保证饲料卫生、营养和安全,使猪只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饲料禁抗是个系统工程,既不能滥用抗生素也不能盲目禁抗,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力合作,积极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合理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养猪禁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