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计划种植小麦4300万亩,防控赤霉病关键是应用抗(耐)性品种

小麦赤霉病是严重威胁安徽省小麦生产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将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和品质严重降低,影响小麦收储和农民增收。为保障小麦生产与质量安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在总结近年来小麦赤霉病防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2019-2020年度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意见》。
《意见》提出“调结构、优品种、减菌源、阻侵染、控为害”的技术路线,从秋种入手,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把小麦赤霉病防控贯穿于小麦生产全过程。
在小麦种植布局上进行优化,稳定沿淮淮北主产区小麦种植,积极倡导沿江地区改植油苹绿肥等作物。调整耕作制度,淮北地区扩大“小麦——大豆”小麦——甘薯”“小麦——蔬菜”等模式,沿江地区扩大“水稻——油菜”“水稻——绿肥”“水稻——蔬菜”等模式,继续开展“水稻一马铃薯”种植模式试点。
在品种结构上进行优化,推广应用抗(耐)性较强的品种。沿淮淮北压缩高感品种面积,淮河以南压缩中感品种面积,全面提升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同时,兼顾选择对小麦白粉病、锈病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例如,淮南麦区优先种植宁麦13、宁麦19、宁麦26、扬麦23、扬辐麦4号、生选6号、华麦5号、华麦6号、镇麦168、镇麦10、镇麦12号、苏麦188等抗性较好的品种,沿淮及淮北麦区种植淮麦30、徐农029、淮麦920、瑞华麦523等具有较好耐病性的品种。
同时推进机械深翻,减少菌源。推广健身栽培,适期早播,减轻病菌后期侵染,实施种子处理。开展药剂防治,加强烘干处理。
在技术措施之外,《意见》还提出,大力推进以全程承包为主、代防代治为辅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示范组织。加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外出务工农户、缺少劳力户和困难户代防代治,提高赤霉病防治覆盖率。
根据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19年全省秋种工作意见,强调要立足市场调优结构,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全面提高秋种质量。意见明确全省计划完成秋种面积563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4300万亩,秋冬季蔬菜680万亩,油菜600万亩,绿肥、蚕豌豆等经济作物50万亩以上。
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顺应“北麦南油”种植传统,沿淮淮北地区主攻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种植,淮河以南地区积极引导农民恢复发展油菜种植,促进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合理的粮油生产布局。按照“适期、适量、适墒、适法”的要求,坚持适墒播种,遇旱造墒播种,努力实现一播全苗,全面提高秋种质量。加速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动品牌强农,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标,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突出重点,主攻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实施区域化布局,发展适应性专用小麦种植;规模化种植,全省31个小麦主产县,各建立5万亩以上单一品种种植示范区3个至5个。力争全省培育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规模种植单元600个;订单化链接,建立专用小麦全价值链的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全过程服务。各地要把秋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来源:安徽网等
种子天下协办单位:
安徽茂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
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合作企业火热招募中...)
关注种子天下
坐享种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