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
最为常见的是作为园林栽植的观赏植物进行室外观赏。从宏观上看,可以观赏高大的树形、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紫斑牡丹与园林小品的搭配、与周围建筑等的景观协调等,也可观赏不同季节的牡丹美景,如春季嫩叶颜色与形态,夏季浓绿开展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秋季红叶和果实、冬季干形和树姿。花的观赏,如不同的花色,不同的质地细腻程度、不同的花的姿态、不同的花香,结合品种名称、牡丹文化对其风度、品德、特性和文化进行鉴赏,等等。
除室外欣赏外,可欣赏盆花、盆景。以牡丹花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干花和鲜切花,与其他干鲜花卉或植物搭配,营造出的具有特别含义的插花作品,更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紫斑牡丹的栽培历史
观赏栽培始于唐,甘肃距离隋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和长安地区的空间距离近,是繁荣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观赏栽培发展于宋(金),因战乱频繁,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但可从考古发掘中得知,牡丹已经成为民间艺术及装饰雕刻的题材之一。品种群形成于明清,文字记载比较多,“佛头青”、“绿蝴蝶”、“太士黄”等传统品种,至少是从清朝及其以前流传下来的。品种发现和研究于80年代以后,李嘉珏《临夏牡丹》是该品种群研究和发展的新的起点。
紫斑牡丹传统栽植区域分布于山西西安以西,青海西宁以东,宁夏及甘肃南部,主要在在甘肃形成品种起源、演化和栽培中心,并分布到邻近的青海、山西、宁夏等西北其他地区。紫斑牡丹品种已经超过300个,集中栽培分布于甘肃兰州、临夏、临洮、陇西等地,其种植规模、品种数量和在国外的影响,使之成为中国牡丹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品种群。
牡丹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生育与其周围环境条件相统一的习性。
1、中国牡丹属于典型的温带树种。它们都集中地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高山与中北部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尽管西南部地区位于暖温带至亚热带的气候带内,但是,这里的牡丹却都生长在海拔2500m以上的山地,与分布在我国中北部的牡丹一样,都是长久地生长在温带型的环境中。因此,它们都适应于温带的气候特点,并形成了喜欢温和凉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宜高燥惧湿热;喜阳光稍耐半阴的共同生态习性。
2、中国牡丹栽培品种既有典型的生态习性,又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虽然它们的原种分布既集中又相邻并多有重叠,然而由于种源不同,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不同以及具体土地环境条件不同等等,从而形成了难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品种群,并使它们具备了各自典型的生态习性。 中国牡丹野生种群除了具前述共同的生态习性之外,种群间还存在有两类不同的生态型。
湖北保康冠芳野生牡丹栽培专业合作社
18986358868
中国 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