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组建合作社的八大要素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全国工商局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已突破200万家,但是真正规范运作的合作社到底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确切的数字,这也是大多数农业主管部门每年年终总结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怎么把合作社干的更像合作社?”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10多个年头,里面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在发展中徘徊的,只要大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层的各业务能力,充分与市场接轨,坚持走市场化运营。我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明天一定很精彩。
今天我们不太失败,只谈成功!只谈如何成功!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基是什么?是理事长的个人实力?是选的农业产业?是市场因素?是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广大社员的团结?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我觉得我们还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开始说起吧!一个从组建的时候就非常有章法的合作社,我想它必然不会太早的“死去”!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组建合作社的八大要素吧!
一、选择发起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发起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发起人不得少于5名,80%农业户口,并应组成筹备小组。选择发起人一定要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
2、在本地本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一般为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村“两委”干部等;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热爱合作社事业。
  二、宣传发动
社员是合作社构建的基础,首先要宣传发动农民或团体自愿申请加入合作社,一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认真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农民需要什么;
2、要深入分析研究合作社拟定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以及能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3、要认真准备有关背景资料,包括发展合作社的意义、发展和管理合作社的办法以及各地发展合作社的成功经验等;
4、要精心组织在主要产业经营项目的示范地召开动员会。
三、起草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是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关系,统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则和办事程序而制定的规程。章程的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并结合本地实际和本社的经营范围制定。章程内容应包括:合作社名称和住所,业务范围,社员资格及加入、退出和除名条件,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和产生办法、任期、权责和议事规则,社员出资方式、出资额,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变更、终止和清算及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等。在章程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具体的经营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议制度、工作规则、日常经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章程和制度必须在成立大会上通过。
四、吸收成员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合作社业务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承认并承诺遵守本社章程,并经筹备小组讨论通过,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就可以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合作社成员中农民必须占总数的80%以上,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法人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生产合作社中从事生产的社员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对社员的情况要造册登记,合作社正式成立后要向社员发放社员证。
合作社社员需要认缴出资(股金),股金可以分为身份股和投资股。身份股是农民取得合作社社员资格的证明,具有身份股的社员享受合作社的服务和优惠、可按产品交易量(额)返利,身份股条件由合作社章程确定;投资股由合作社根据经营业务的需要设立,由全体成员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投入还是不投入,持有投资股的社员可以享受合作社的经营盈利分红。
五、召开社员大会
社员人数和股金达到章程规定的数额,具备组建合作社的各项条件后,由筹备组召集社员召开成立大会,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社员大会。成立大会的主要议程有:
1、听取筹备组报告本社筹备工作情况;
2、选举社员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长、监事长;
3、讨论修改和通过本会章程;
4、讨论修改和通过本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5、讨论其它有关事项。
六、合作社的业务范围
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许可项目,发起人应向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上报经批准,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方可成立。
  七、注册登记
发起人持登记申请书、全体发起人大会有会议纪要、合作社章程、法定代表人和理事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的出资清单、合作社成员花名册、能够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住所使用证明等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许可项目,还应当提交批准文件。取得法人营业执照后,即可挂牌运行。
八、备案
发起人可以根据本地有关的地方行政法规规定,持相关文件,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亦可获得业务指导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咨询服务,促使合作社经营活动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