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vmware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本季度收入总额为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照此速度年营收突破100亿应该不会太远(2019财年vmware营收89.7亿美元)。vmware从一个岌岌无名的初创公司成长为虚拟化和云计算行业巨头,不过21年的时间,这期间vmware先是抓住了虚拟化崛起的契机快速成长,随后适时地进入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市场,从计算虚拟化成功地进入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领域,完成了对虚拟化的跨越。
现在,vmware再次走到一个关键路口。最近几年,随着容器和云原生的崛起,关于容器与虚拟化谁将会是市场主流的话题时常被提起,如何应对这一最新变化也在拷问vmware。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上,vmware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那就是积极拥抱云原生,提供对容器原生的支持,就像支持虚拟化一样。在不久前举行的vmware vforum大会上,vmware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亲率众高管来到大会现场,给中国用户阐述了vmware最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战略。
“与20年前c/s架构流行,java成为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此后java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类似,未来20年新一代的云原生应用、kubernetes将成为整个应用开发的一个标准。vmware将积极拥抱云原生。” pat gelsinger在演讲时表示。
vmware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
重构vsphere,全面支持云原生
近年来,云原生的应用从互联网企业迅速普及到传统企业。不过,传统企业的it环境和技术水平和互联网企业毕竟有很大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比如,很多互联网企业把容器应用直接部署在裸金属服务器上,而大多数传统企业则把它们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之上(大部分为vmware的vsphere),虚拟化加上容器带来双重性能损失不说,也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vmware tanzu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vmware tanzu是今年8月底的vmworld大会上首次亮相的一个新产品和服务组合,是vmware全面拥抱云原生的最重要举措。vmware对vmware tanzu的描述是,它将改变企业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软件的方式,将帮助企业构建现代应用程序,支持在不同环境中运行kubernetes,并从单一控制点管理所有kubernetes集群,借此让企业能够充分发挥kubernetes的潜力。
在vmware tanzu品牌之下,vmware公布了两个产品开发计划。一个是project pacific,它通过对vmware vsphere重构,将kubernetes嵌入vsphere的控制平面,让它成为一个kubernetes原生平台,从而原生地支持kubernetes。这样,那些vmware的传统用户无需在虚拟机和k8s容器环境之间做出选择,从而能自由在vsphere上进行现代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营,同时继续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和技能组合投资。
vmware tanzu之下的另一个产品是vmware tanzu mission control。这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将帮助企业从单一控制点管理运行于任意地点的kubernetes集群,无论其处于 vsphere、公有云、托管服务、封装分发还是diy类kubernetes中。
vmware大中华区战略发展副总裁李映博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project pacific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终结了容器究竟应该部署在虚拟机还是裸机上这一争论。因为重构后的vsphere能同时提供对容器和虚拟化最好的支持,从而可以让整体基础架构可以灵活支持未来的各种应用。
第二,在此以前开发和运维是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开发人员基于kubernetes开发和部署应用,而it的运维人员通过vmware vcenter和vrealize来管理基础架构。project pacific能以整体资源的视角,让我们通过统一的kubernetes接口来管理资源,而无论是容器还是虚拟机。
第三,project pacific不止是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开发和运维的一致性,还能够与公有云上的部署环境一致,因为vmware如今已经与aws、azure、google cloud、阿里云、甲骨文等主流云服务商有合作,提供类似vmware cloud on aws的服务。
vmware大中华区战略发展副总裁李映博士
“vmware tanzu真正能够实现容器和虚拟机统一、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的统一,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统一等‘三个统一’,这就是我们说的tanzu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李映表示。
加速云原生应用的构建
vmware拥抱云原生不止体现在vmware tanzu,通过它为企业提供一个部署和管理云原生应用的基层基础设施,还体现在支持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和构建上。收购pivotal和bitnami的目的也正是在于此。
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前夕,vmware宣布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ivotal,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一收购预计将于本财年末完成。pivotal提供的软件开发平台能用于构建基于cloud foundry和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的现代应用。由于pivotal与vmware同属于戴尔科技集团,此前双方其实已经联合推出了vmware enterprise pks来开发和运行基于k8s的云原生应用。今天双方的整合无疑将能进一步优化云原生应用的开发、部署、运维体验。
另外,在云原生应用的构建中今年上半年收购的bitnami也将扮演重要角色,bitnami为kubernetes集群提供了最大的预构建、测试和应用程序内容目录,而且可以跨多云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vmware对云原生的支持布局其实更早,去年收购的heptio看来就是在为今天的tanzu在做准备。heptio是由 kubernetes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创立joe beda 和 craig mcluckie 2014年共同创立,他们也被认为是 kubernetes 核心创始人,在 kubernetes 社区中一直都很活跃。heptio致力于帮助企业构建和运行基于 kubernetes 的容器式体系架构。。
“vmware要提供的是对云原生应用提供从应用的开发、构建、部署到运维全面的支持,而且这种支持是真正企业级的。”李映表示。
一致性的多云和混合云体验
如果说拥抱云原生应用是vmware未来几年的布局的话,那么,多云和混合云则是一直在践行此前的战略:无论是多云和混合云都能提供一致性的体验。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vmware看来,多云和混合云是有明显区别的。vmware所说的混合云是基于同样的基础架构的云,比如都是基于vmware vsphere架构的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多云是指基于不同基础架构的云,比如openstack云与aws云。
混合云是vmware的市场重点。实际上,这几年vmware不止是在私有云市场有着明显的市场优势,还先后与aws、azure、ibm、阿里、甲骨文等多家公有云服务商开展了合作,提供类似vmware cloud on aws这样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了混合云的部署。
vmware的混合云都是基于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软件栈来实现。vmware cloud foundation是一个包括vmware vsphere、vsan、nsx等在内全栈云架构,也是vmware的超融合软件栈。由于混合云的底层云基础架构完全一样,因此可以确保应用在不同云(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自由迁移和统一调度,这就是vmware所说的一致性的云体验。
vmware高级副总裁兼超融合基础架构业务部总经理john gilmartin
“全栈云架构让企业用户在vcf统一智能多云管理平台下,快速整合或释放多云资源(aws、azure、google cloud、阿里云和ibm云等),优化使用管理效率。同时,全栈云架构通过跨多云资源自适配,以及对虚机、容器和微服务架构支撑,加速it对业务的响应速度,加快业务创新。” vmware高级副总裁兼超融合基础架构业务部总经理john gilmartin表示。
而在多云管理方面,vmware有cloudhealth。这是去年收购的一家美国公司,它重点解决多云的成本管理和资源管理。cloudhealth技术的加入,让vmware能够为多云应用程序提供成本和资源上的管理以及可视化的操作界面。而且和重要的一点是,cloudhealth可跨aws、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运行,是一个多云管理平台。
应该说,今天的vmware是一个真正全栈的云平台供应商,从计算、存储到网络以及安全,成为市场的引领者。而随着云原生的崛起,vmware积极拥抱k8s,全面布局,将业务触角延展到云应用的开发和构建上。一步步走来,vmware不断地充实和完整自己为任意云、任意应用、任意设备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愿景,在此过程中vmware收获了业务成长,用户则得到了更强大和灵活的it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