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在孩子绘画时,习惯于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形成定势思维。家长看到孩子把小草涂成黄色或红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绿色,看到鱼画在天上,就告诉孩子鱼应该画在水里,粗暴的扼杀孩子的想象,孩子学画不应只学画“看”到的,更重要的学画“想”到的。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儿童内心的写照。
画面的构图是否稳定、合理,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画面装饰是否丰富、丰满等等都可以显示出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因此,练习绘画的过程更是儿童练习审美的过程。
培养阶段幼儿美术教学培养阶段分为三个层次。
3-4岁(建议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为主):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5-6岁(建议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为主):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
6-7岁(建议参加兴趣培训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在教学中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绘画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在提高幼儿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勇于独创、有丰富感情、有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更聪明的一代是创造思维教学法的目标。
孩子学习绘画,还能增长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因为画的画是一张画一个内容,内容不一样,要求孩子掌握的知识就不一样,那么就需要孩子仔细去观察,去领悟,自己去创造。
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一、绘画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是绘画活动的直接目的,通过绘画动作练习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力量,促进手臂、手腕、手指协调配合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为儿童入小学学习正规书写数字、汉字、拼音做好充分的动作预备。
二、绘画培养审美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无论是构图、涂色、装饰都是儿童表现美的过程。画面的构图是否稳定、合理,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画面装饰是否丰富、丰满等等都可以显示出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因此,练习绘画的过程更是儿童练习审美的过程。
关注儿童美术教育就是对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和创造精神的理性关注。因为有误,我们或误入教育迷途;也因为有悟,我们或正走出教育的误区。彼此的经验、教训与感悟,都可以汇集成我们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宝贵财富,说出来,大家分享,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也使得儿童美术教育能真正体现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