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西服定制的大数据之旅


定制化也可以实现网络下单
前不久张经理预定了一件西装礼服。这是张经理定制西装,于是预约了量体师当天中午上门量体,整个量体过程用了5分钟,分别采集了总肩宽、中腰位、臀围、摆围等19个部位的数据。
“要实时观测订单的变化,核对每个订单中的50多个定制细节,随后把李经理对于面料、刺绣、扣子数量、扣号和扣眼颜色、线号等要求分别感应录入到一张电子标签上。” 张师傅负责工厂生产过程的流程,这种电子标签利用了射频技术,把所有的订单数据都记录在磁卡上,每张电子磁卡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有独特要求的客户。
每件衣服背后都是个性化客人
泾川的数据系统在完成版型匹配之后,会将信息自动传输到布料部门,根据面料的长宽比例,计算出节约面料的剪裁排列方法。
操作杨师傅根据终端上显示的每件衣服的面料需求,只需要把他们预定的面料放在裁床上,点击确认,机器裁床就用激光定位的方式完成自动裁剪。
剪裁完毕之后,杨师傅会把已经裁剪好大小不一的面料和内衬夹在车间上方的吊挂上,附着客户信息的电子标签也和这些面料挂在一起。
李经理选择的面料是宝蓝色绒面的英国面料,内衬却是天蓝色背景的卡通图案,衣料也开始在400道大小不同的工序间自动流转。
每位工人在接到衣服之前,都需要先扫描各自佩戴的电子标签,并根据终端上显示出来口袋、袖边、刺绣等的工艺标准和数据做不同的处理,但每个终端上只有各自职责内需要的数据,无关的数据都被系统自动屏蔽。
每件西服都是一个故事,每件衣服背后都是极具个性的客人。现在泾川的车间里已经装上监控流程的高清摄像头,客户的电子标签每进行到一个流程都会被打卡。未来,客人只要打开网页或手机app,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衣服进展到了哪一道工序上,甚至知道自己这件衣服每一道工序是哪位工人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