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吐黑”?经常使用和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会看到这样的一把紫砂壶,壶体局部或整体会变深,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吐黑”,出现吐黑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由于进窑烧制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问题导致铁离子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情况就是茶叶中的铁离子从紫砂孔隙中沉淀下来所形成的。
什么是“吐黑”?
“吐黑”是指紫砂壶由于坯体烧结温度不足(欠火),造成壶身气孔密度过松、过大,致使茶汁的叶绿素中的铁离子跑进气孔中,形成与胎身不同的色调。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紫砂壶中,但因段泥、白泥等的色调较浅,所以较为明显,并不是绿泥就不会吐黑。去除吐黑的解决办法就是“回窑”,重把气孔烧结。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当然是不易自行处理。
紫砂壶“吐黑”的原因
其实,理论上说,只要是紫砂壶,就一定会“吐黑”,只是因为茶壶本身颜色深浅不同;茶壶“吐黑”部位不同;所泡茶叶不同;养壶经验不同等原因,“吐黑”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有些你肉眼看不见,有些比较明显。
紫砂壶的烧制特别困难,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工艺,对烧制温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有时候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够或者时间稍短,造成了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那么,壶体“吐黑”的情况会稍显明显些。
“吐黑”是否对身体有害
相信了解了“黑”的构成,大家也就明白了“吐黑”是对身体完全无害。只是因为觉得有损于品相,很多人认为是瑕疵,也不喜欢,但反过来说,“吐黑”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
“吐黑”明显的紫砂壶是否意味制作工艺有问题?
紫砂壶出现了明显的局部“吐黑”,只能说明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控制或时间控制有瑕疵,与工艺师本身制壶能力基本无关。因为宜兴目前的紫砂壶烧制窑都由私人经营,一般情况下,工艺师只能对自己的壶提出烧制温度和时间的要求,却无法控制烧制的过程。而且,一点点温度的高低从成品本身根本无法分别。所以,就算是大师级别的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壶一定不会出现局部“吐黑”的情况。只能说,窑窖在烧制大师作品时,可能更上心一些而已。
不同的茶叶也会让茶壶“吐黑”的效果不一样,简单的说,茶汤颜色浅,“吐黑”浅,茶汤颜色深,“吐黑”深。所以,一般情况下,段泥比较适合泡铁观音而避免泡黑茶。除非,你追求的就是特殊的“吐黑”效果。
以上就是紫砂壶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