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疗卫生体制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大陆的医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已显现出积极的效果。但是,从台湾的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投入产出效果、经验教训来看,要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二五”期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改革:
一是坚定不移地完善医疗服务筹资与提供相分离以及购买服务的体制模式。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直接举办私立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对保留的公立医院探索引进委托管理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形成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
二是始终不渝地抓住支付机制改革,推动医疗机构提高质量、控制费用。引导患者养成优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近就便就诊的习惯,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制度,同时促进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起“门诊在基层,住院上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继续按照“内增活力”的原则加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四是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服务市场,以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促进必要的竞争。
为此,按照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可以考虑将大陆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行政管理职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机构之内。同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分离医疗行业行政监管职能与出资人职能(既可以由某个独立的特设机构统一管理包括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事业单位资产,也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在内部设立特设机构代行出资人职能,具体形式取决于整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如何确定)。在医疗保障服务方面也要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具体形式,既可以考虑将异地就医结算等部分专项经办事项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也可以将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整个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商业机构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