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主要结论长波尾部,中波仍在延续长周期:康波尾部,注定全球存量博弈,伟大斗争就此展开。消费是支撑之根,创新是希望之本。传统动能衰竭,美国破坏全球贸易链是对旧动能的重整。中国坚持开放,更多参与全球价值链,逐步构建全球新型秩序。美中一破一立,但同样以培育“世界的新动能”为目标。中国道路仍需完成追赶,但唯有创新才能超越。中周期:仍在延续。技术的漫化与创新的出现,均以固定资产周期性更新的方式来完成,资本支出的集中投放可能是背后的重要推手。经过 2018年美国对经济动能再填薪火,中周期的寿命得到延长。2020年,全球陷入衰退的概率依然较低。短周期:修复在即。全球库存周期现已步入修复期,但时过境迁,新动能或有所不足,难以排除二次探底。全球贸易链被破坏,全球修复链条可能生变。
预计中国股市前高后低中国:前高后低。短期,中美贸易一阶段谈判落地,全球贸易条件改善,高通胀制约货币政策背景下,逆周期政策发力将助力经济企稳,推动市场震荡回暖。 中期,滞胀终结大概率要以价格与生产在下行中收敛完成,但汇率企稳与中国资本市场国家化,将推动低估值人民币资产重估。预计国内股市前高后低,建议标配;结构分化,科技优先。
美国:维持谨慎。短期,贸易摩擦达成协议,有望助力经贸回暖,权益市场有望持续新高。中期,弱需求推动的经济动能修复或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美股盈利下行趋势,高估值美股向上幅度或相对有限。欧洲:估值洼地。短期,英国大选保守党胜利,有协议脱欧或明年 1月顺利落地,或推动欧元区风险资产价格企稳反弹,经济有望阶段性修复。中期,需要观察全球贸易链修复进程,与欧洲潜在的政策刺激计划对于欧洲经济的拉动。
一季度后债市空间再次打开,利率债配置价值更强中国:前低后高。短期,通胀压力制约货币政策,债市或存在微调,整体债走势震荡。中期:经济阶段修复滞胀或经历衰退,债市或重新打开空间。库存周期角度,2020年一季度之前库存周期回升阶段,信用债配置价值稍强。一季度后,整体库存周期下行,康波尾部持续,利率债与信用债均迎来配置窗口,利率债相对信用债配置价值更强。
美国:短期,宏观风险或减弱,短期经济或有所修复,经济通胀或有所抬升,但实际通胀与目标政策仍有一定差距,总体美债利率上下行空间有限。中期,贸易背景摩擦下,经济仍存在下行隐患,经济复苏或动力不足。欧洲:短期,货币政策明确开启宽松周期,经济企稳预期较高,欧元区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有所修复。中期,修复动能还需进一步确认,债市收益率或震荡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