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国内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落地, 是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券商中国报道,2019年 10月 25日,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正式启动,目前,已有多家公募基金、第三方销售公司、证券公司和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复盘国内相关历程,是政策铺垫和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 政策方面,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投顾政策逐步完善 。新《基金法》和资管新规的落地打破刚兑,推行净值化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投资者对投顾业务的需求提升,公募基金迎来发展良机。此外,多项投顾业务相关政策的制定免除了机构与客户间无谓的利益冲突,助力投顾业务转型升级。 市场方面,财富管理业务受到青睐,公募基金规模逐年攀升。从 供给端看,以中信、华泰为代表的券商纷纷开始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进行经纪业务转型,各家券商结合自己业务基础,注重移动端财富管理,未来发展可期。从 需求端看:
(1) 市场环境变化导致 市场 投资风险 偏好 的上升:以 1年期标准期限中债国债收益率为市场无风险利率,市场无风险利率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从 2014年的 3.89%下滑至 2018年的 2.09%;
(2) 养老金入市带动投资资金总量提升:根据全国社保理事会统计,近十年来,中国社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其中委托投资资产金额和占比持续上升,截至 2018年,分别创下 1.24万亿元和 55.64%的新高;
(3) 公募基金规模逐年攀升: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数据,2015-2019年,无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的数量均呈逐年攀升的态势。
而从基金规模看,历年的增长率最低也保持在 10%左右,扩张速度较快。截至 2019年末,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共 127家,基金规模共计 14.76万亿元。需求端的变化推动了投资者对于投顾业务需求进一步上升。
现状上 看 , 国内 投顾业务 运作模式各有侧重,收费模式仍以佣金为主。国内投顾业务的运作模式可分为:
(1)以国泰君安为代表的 总部模式:以总部或投研中心为核心,更为侧重产品研发和销售;
(2)以中信建投为代表的 分部模式:以投资顾问或营业部为核心,更为侧重投资指导和参谋;
(3)国信证券的投顾模式是混合模式。
三种模式下各大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均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收费模式看,各券商仍以差别佣金、前端收费的方式作为获取收益的主要手段。
对标国外,国内仍有较大差距。投顾业务在海外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基金产品销售和券商财富管理的利器。而国内投顾业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投资者付费习惯尚待培育、专业化的投顾人员不足且缺乏系统的培训等,使得国内投顾业务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但国内投顾业务已处于快速增长的前夜。
强强联合,利用后发优势,未来潜力可期。中金公司与腾讯数码成立合资技术公司、蚂蚁金服与先锋合资成立先锋领航投顾、华泰证券收购美国统包资产管理平台 asset mark100%股权等案例表明,国内投顾业务通过强强联合,有望快速扩张。随着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扩展以及转型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内券商将以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为契机,重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促进零售业务的转型升级,我们长期看好中金公司(03908.hk)、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华泰证券(601688.sh)/htsc(06886.hk)、国泰君安(601211.sh)/(02611.hk)等头部券商的业务表现。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波动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产品间风险传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