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理想三大CEO罕见同框,都在打上市融资的算盘?


日前,一张造车新势力三大ceo同框的照片在公共平台流出,李斌居中,左拥李想,右搭何小鹏,似乎在传递三大最热门的造车新势力并肩作战的信号,让人一度以为是p的照片。
在现实中,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新势力虽非并肩,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作战——活下来。
疫情之下,资金吃紧,加速ipo成为他们续命的出路。
不过,在上市这条道路上,三家造车新势力已经朝着不同的方向迈出步伐。
小鹏和理想加快脚步赴美ipo,提前一步在美国上市的蔚来却可能重回祖国的怀抱,在国内上市。三者殊途同归,沿途却是不一样的风景,不同的挑战。
照片中的何小鹏、李斌、李想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照片下的小鹏、蔚来、理想,又是谁能笑到最后?
小鹏汽车最近动作频频。
5月18日,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共有27位股东退出公司股东行列,其中包括董事长何小鹏。
第二天,随着工信部的一纸公告,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从而解决了小鹏汽车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问题。
日前更有媒体曝出,小鹏汽车已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ipo文件,计划融资5亿美元,于今年7-9月在美国上市。小鹏汽车方面虽未对此给予回应,但重重迹象都指向小鹏上市在即,上市地点大概率放在美国。
与小鹏有相同骚操作的还有理想汽车。
5月13日,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在股东方面,共有18家企业退出股东行列,至此,车和家仅剩11位股东。
同出一辙的是,这两家造车新势力都不是第一次出现股权变更。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便开始了频繁的工商变更,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变更、股权出质、名称调整,仅去年年底就有47位股东悉数出质所持的全部股权。截至目前为止,小鹏汽车的vie结构搭建已接近完成。
理想汽车也一样,2019年12月就有17家股东退出,股东方从42家减少至25家,注册资本从约9.15亿元缩减至约6.83亿元。分析认为,这是理想汽车准备上市的一个信号。而生产资质问题,理想早已通过收购重庆力帆获得了“通行证”。
2020年年初,路透社就披露理想汽车已申请在美国ipo,计划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同时聘请高盛作为牵头此次ipo的主要银行。
在ipo这条道路上,小鹏和理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美股市场,决意重走蔚来曾经走过的道路。
不过,蔚来当前的轨迹却与小鹏、理想相异,2018年9月成功在纽交所敲钟之后,如今却表达了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意愿。
李斌一句“不排除蔚来国内ipo”,印证了蔚来回国上市的可能性。事实上,从蔚来获得安徽国资70亿元投资续命,并将中国总部搬到了安徽省省会合肥时,就不乏蔚来将在国内上市的猜测。
在上市这条道路上,蔚来向左,小鹏、理想向右,各自沙场点兵,准备砺剑出鞘。
从2019年年底开始出现股权变更,再到不约而同地在5月份又一次发生工商变更,小鹏和理想的步伐为何如此一致?
小鹏和理想,有相通之处。这两家企业,各自都有不少忠实粉丝,在数十家说得上名字的造车新势力中,是最受资本市场看好的企业之一。
更如出一辙的是,小鹏和理想,都急需输血续命。
企查查信息显示,小鹏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9年11月13日,融资金额是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3亿元),再上一次融资时间是2018年8月2日的b+轮,金额为40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去年11月的c轮融资之后,小鹏汽车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补充“子弹”。
理想的最近一次融资比小鹏更早,发生在2019年8月16日,金额为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56亿元)。截至目前,理想已经近十个月没有获得资本“输血”。
造车有多烧钱?参考蔚来汽车的经营数据,2020年一季度,蔚来es8和es6两款高端车型累计交付新车3838辆,汽车总收入为13.72亿元,净亏损近17亿元。
而小鹏和理想分别只有一辆定位和售价更低的量产车型,其中,小鹏g3今年一季度累计上险数为2331辆,理想one为2989辆,都低于蔚来,汽车业务收入肯定距离蔚来的13.72亿元还有较大距离。
造车是门烧钱的生意,蔚来一季度尚且亏损近17个亿,小鹏和理想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车型研发,请海马代工,加上肇庆工厂自建生产线的花费,半年下来,小鹏去年11月融得的28.3亿元即使没有花光,也所剩无几。而理想最近融得的37.56亿元,在过去十个月时间里也花得七七八八。
当下,造车新势力最缺什么?最缺钱。这也是小鹏和理想急着搭建海外上市vie架构的真实原因。
事实上,就连前两个月刚刚获得安徽国资70亿元投资续命、累计融资500多亿元的蔚来,也缺钱。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蔚来亏损金额分别为25.36亿、49.85亿、96.6亿和114.13亿,金额逐年加大,70亿元还不够蔚来烧一年,这也是蔚来产生在国内上市念头的原因。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目前,包括博郡、零跑、拜腾、奇点、华泰、前途、绿驰等等,都在拖欠员工薪酬或供货商货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积重难返。钱荒,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绕不过的坎。
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就是一场融资赛,谁能补充更多新鲜血液,谁就能够活得更久。
不惜一切代价保命,是当下以及未来造车新势力生存状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