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清乾隆“霁红釉描金题诗花卉纹胆瓶”,以1916万港元成交。2011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一件清雍正-乾隆早期红釉地画珐琅梅花山石玉壶春瓶则以2530万元被买家收入囊中。雍正天子对霁红釉钟情至深,多次谕旨瓷务事宜,均曾提及烧造霁红釉器皿,为典型的一例莫过于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记事杂录》的纪录:“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瓷盘片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何以?将此破瓷交给年希尧,照此破瓷釉水烧造。”于此可见,雍正天子对霁红关注颇深,无疑缘于心田喜欢之故。
更形象的证实是,1972年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匹俦合葬墓出土的明宣德年间青花携琴探友(携酒寻芳)梅瓶,描绘有高士骑马及西崽相随,西崽肩挑的一头是竹编的三层食簟,另一头就是一只装满琼浆的带盖梅瓶,可谓瓶中之瓶。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博物馆的梅瓶珍藏为天下之冠,藏有种种明代梅瓶300余件,大多数是从市郊尧山的明代靖江王陵出土的,其中250余件是青花瓷梅瓶,大部分都是带盖的,数目之多、品种之丰,居天下之冠,因此有“梅瓶之乡,桂林一绝”的美誉,这与其时桂林酿酒业的蓬勃亲近相关。
近几年清乾隆红釉赏瓶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