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打造“金融洼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月8日,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016年底,我市挂牌企业达到375家,企业股权新增融资6.1亿元。债券及银行间票据融资实现历史性突破,2016年全年新增56.7亿元,其中成功发行城投债36.7亿元、首次在银行间交易市场成功注册20亿元的定向融资工具(PPN)。
自2014年初大别山金融工程实施以来,我市累计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41家,全市民间投融资机构总数超过768家。同时不断创新融资服务机制,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四位一体”产融合作新模式,不断推进信贷服务创新、保险服务创新和武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罗田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和浠水县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省级试点等黄冈三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贷款同比增长17.1%,连续3年位居全省市州第一位。
我市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湖北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中心已经揭牌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即将挂牌营业。同时设立武汉股交中心黄冈分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中国中部地区联络处和澳大利亚金融投资集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境外上市辅导中心,在全省率先开辟海外上市融资通道,构建企业上市国内、国外两个渠道。
市委、市政府从2007年就开始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启动资本市场建设和保险市场建设等金融工程。2014年3月,又全面启动实施大别山金融工程,整体推进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建设,以有效集聚和利用金融资源,服务黄冈振兴发展,成效显著,开创了黄冈金融史上的奇迹。2016年,我市全面启动大别山金融工程升级版,立足精准识别、精准传导、精准联动“三大举措”,对接“一带一路”、大别山扶贫开发、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科技改革试点“四大战略”,紧扣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一个目标,坚持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轮并进,完善政府投资引导机制、融资服务协同机制、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三项机制,拓展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类金融市场四大市场,构建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经济金融工作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统领金融工作,打造大别山金融工程升级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7年确保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