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这一措施也引起了社会的议论。2010年底,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
新的加分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也即从2014年的高考学生开始实行。调整后的加分政策明确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
这意味着,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对“全国联动”的加分“瘦身”:
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被取消,加分不超过20分。
全国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保送和加分资格均被取消。
体育特长生规定项目为8个,各省(区、市)自选项目一般不超过2个,加分均不超过20分。2014年的高考体育加分,各地呈现“节制”状态,以往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被大幅砍掉。以浙江为例,体育加分从原来的32个项目削减到8个,加分赛事由200多个减为30个,并取消了“三模三电”的加分。
自主招生即将开始
伴随着各地高考信息的不断发布,明年各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也备受家长和考生们的关注。高校自主招生刚好走过10年,恰逢高考加分的集体“瘦身”,一些老师因此认为,2014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可能会更“拥挤”。
2014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会有哪些新变化?记者昨天就此话题采访了我市一些高中学校的老师,不少老师认为,因为2014年起高考加分政策全面“瘦身”,提前进名校的竞争可能会更激烈。根据新的政策,只有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有资格被保送上大学,其余的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因此原本可通过保送进入高校的这批优秀学生,很有可能加入自主招生的竞争行列。而在高考加分项目上,全国各地也都做了相应调整,优秀考生们都会抓住各种机会为自己争取上名校的机会,这些都可能会加热2014年的自主招生。来源: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