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大道改造


随州的交通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随州老城区难得的比较宽的路,其路面在今年内反复开挖了几次,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对于路面改造对交通、商户等展开了讨论,随论的管理员因为有关部门已经回复所以关闭了几个讨论帖子,本帖不想从规划的合理全面性而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等方面重新去指责和批评,毕竟这中间的利害属于有关部门,我们说了骂了基本白说。既然又要挖一遍,所以只能提点建设性意见,供大家讨论。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交通大道路面宽度已达到29米(香江-明珠路),路面的宽度基本设置10车道没有问题,但是,一味的增宽路面真的能彻底改善交通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只要你看看每年过年过节解放路汽车站那条路段,那里也是老城区,整个路面也足够宽,但是一个隔离栏经常被移来移去,损毁严重,行人、自行车经常在机动车路中间若无其事的走和骑行,两边商家为了自己利益经常毁坏护栏,有些司机夜间也经常撞毁护栏;同样的路宽的也可以看下交通大道的开发区段,护栏也是破坏严重,经常更新浪费大量的财力。
所以,我的建议是交通大道老城区段既然这一次又来大改造,我强烈建议中间设置3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有了隔离带,人车行驶更加有序,看看随州迎宾大道,那是随州交通秩序最好的道路,车子不会乱掉头乱拐弯,行车速度也快,交通更加畅通有序;而且不会像护栏经常被损坏,交通设施和过街设施也会被绿化带保护起来,对交通更加有序。
当年解放路汽车站短拓宽改造时我就建议设置中央绿化带分隔交通,以达到禁止乱穿乱拐乱掉头的目的,可惜说了白说,有关部门的反馈是不合适,我不知道他是什么脑袋想出来的。现在建设海绵城市,修排水管道是一方面,海绵的关键在于非硬化的地面,修建中央绿化隔离带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透水层,方面城市排水,同时绿化带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空气质量大有裨益。
其他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考虑……

附图一张:上海的老城区肇嘉浜路

上海的老城区肇嘉浜路

城市一味路宽并不能完全解决交通问题,关键在于有序,看看上海市中心老城区的肇嘉浜路,绿化隔离带有3个车道宽了,两边的车道也只有单向3条,但是这条路交通根本不堵,因为秩序很好。

上几张夜景图:绿化带分隔交通

还有一个好处,中央绿化隔离带可以减少对面车道乱打远光灯带来的视觉干扰,让驾驶更具安全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觉得你的提议有一定意义,但是没太切合实际:1、交通大道贯穿随州南北,长度及功能是其它老城区道路无法比拟的。道路本身规划为城区快速通道,且车流量大,拓宽是必要的。不拆除绿化隔离带,就没办法拓宽。2、迎宾大道畅通是因其本身就有100米宽,即便有绿化带,道路也够宽。3、老百姓素质不提升,有护栏撞护栏,有隔离带,隔离带之间依然会随意掉头,非机动车依然占有主车道。绿化带并不能给交通有序带来实质性变化。4、绿化带确实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但是交通大道确实是情况特殊。

道路太窄了。中央隔离带简直天方夜谭。又不像高速公路那样宽。

绿化带的最大好处是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另我想提几个问题:
1,绿化带会不会占用有限的路宽让扩宽效果打折扣吗?
2绿化带和栏杆哪个施工简单速度快?
3绿化苗木和隔离栏杆哪个投入成本低?
4,绿化苗木不用后期持续的人工护理成本吗?

交通秩序的好坏并不是中间设置绿化带就能解决,迎宾大道秩序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道路宽,二是车流少,三是行人少。交通大道情况不一样。我认为交通秩序是管理出来的,只有管好了、理顺了,交通自然好了。

赞同你的观点。

重新规划新修的道路可以考虑中间隔离绿化带,老街道因历史原因本来就窄,可以考虑栏杆隔离。

搞隔离栏又快又简单,搞绿化带漂亮是漂亮,修花坛、植草皮、种苗木,经常浇灌除草维护,费工费钱费时间。

这个没有可比性,交通大道(话说这名改下的好),是随城交通的最大动脉,不是支线道路,交通压力的刚性需求就决定了不宜改小。
要比,也要跟其它城市的主干道比,再说那个肇嘉浜,历史上好象是个臭水沟吧,没办法填了改成这样。
交通大道,就是随城不久以后的长虹路

建议把烈山大道和汉东路也照此标准改一下,太堵了!至于损失掉的绿化面积,可以加强人行道的绿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