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区东北12.5公里陈区镇铁炉村,坐北面南,二进四合院东西宽35米,南北长68米,占地面积238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中殿、拜亭、正殿,左右建钟鼓楼、配殿、厢房、耳殿。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碑文记载,清梦观由道人姬志玄于元中统二年(1261)创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道光四年(1824)均有重修,现在中殿为元代建筑,正殿明代重建,其余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较大,颇具特色。
寺内主体建筑中殿(又名三清殿),创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现为元制。石砌台基高0.40米,面阔三间(12.70米),进深三间(12.90米),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灰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梁架六架椽屋五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梁架上施有叉手撑间斗栱。前檐柱头斗栱四铺作单昂,补间四铺单抄,柱底素覆盆柱础。明间装板门,次间安直棂窗。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为道教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而成。
三清殿后有玉皇殿,玉皇殿也是清梦观的重要建筑,殿内主祀在道教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玉皇大帝。“虽然历经明代重修,但从碑文记载中可知,它的木构架风格、木构件做法还保留了一些创建时代(元)的信息。”高平市旅游文物局李斌告诉记者说,玉皇殿是研究由元至明地方建筑风格过渡演变的实例,为研究高平地区明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连环壁画”讲的是道教故事,三清殿的四面墙壁上画满了壁画,不同的是东、西、南三面墙的壁画都在一个长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的四方格内,一幅连着一幅。北墙上则是两幅人物画,人物形象饱满,非常传神。壁画大约有八十余幅,随着岁月的冲刷,几乎没有一幅完好,但仍能从片片遗存中看到壁画饱满瑰丽的色彩、活灵活现的人物以及流畅灵动的线条,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出行的,有宴请的,还有朝圣的,也有表现市井生活的,情景逼真,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在玉皇殿的两侧各竖有一块石碑。一块是元中统二年的《创建清梦观记》,碑文中写到:“三洞讲经渊静大师姬志真撰”。“夫道者,天得之清而覆,地得之载而宁,万耀得之而常明,四序得之而不忒。圣人得之,所以垂世立教,而为天下式……”据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碑文内涵丰富,非常珍贵。他还告诉记者,其实,元中统二年(1261年)更准确地应该是‘蒙古中统二年’, 因为元朝正式建立是至元八年(1271),之前称为蒙古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