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献血,下午卖炸排骨,晚上再一起跳个排舞,他们的生活丰富而充实。
台州路桥城区有对夫妻,丈夫叫陈友康,今年59岁,妻子叫陈金凤,今年54岁。他们在路桥银座街的一个弄堂里摆摊卖炸排骨,做着小本生意,生意挺红火。
这对夫妇除了炸排骨,还是献血达人,16年如一日坚持献血,至今已换了六七本献血证。
坚持献血16年,献血证换了六七本
这对夫妻是献血的“大功臣”,特别是陈友康,坚持献血已经16年了。后来,妻子在他的带动下,两人便一起结伴去献血。至今为止,他们的献血证都换了六七本了。
“第一次献了200毫升全血,感觉没事,后来每次都献400毫升,近几年又参加了血小板捐献。”陈友康估算了一下,自己至今大概一共献了27000毫升的血,他的妻子差不多五六千毫升。
让这对“炸排骨夫妇”倍感温馨的是,每次献完血,都能收到血站发来的感谢信。“您好!您的血液经检测合格,病人会因您的奉献而得到救治。”这样一段朴实而又真诚的文字,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陈友康手机上的。
“每次收到感谢信,我们都会仔细地看,这些短信我们都舍不得删,到现在都还留着呢!”陈友康说,只要一收到感谢信,看到自己献的血派上用场了,都会非常高兴,“虽然我们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但是只要有一点帮助,我们就觉得很满足了。”
丈夫的爱心之举,带动妻子一同踏上献血路
16年前,陈友康突然跑去献血,这是他第一次献血。初次献血,一般人可能不一定是主动的,或许还会有点害怕,而陈友康却心甘情愿,毫不犹豫。这还得从他妻子陈金凤的一次妇科病大出血事情说起。
当时,陈金凤生了一场大病,出血量很大,情况比较危急,需要输很多血才能保命。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大好,听说献血后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一定量的免费用血,陈友康想也没想,当即决定去献血。他还笑称自己没什么文化,那时候什么也不懂,能早点拿回押金,就能减轻点经济负担。
后来,看着妻子用了别人的血后渐渐康复过来,陈友康的心似乎被什么触动了一下。想到如果当时妻子急需用血时没有别人献的血可以用,那么妻子便会有生命危险。这时,他开始觉得献血是一件好事,每一滴献出的血都是挽救别人生命的“救命稻草”。
从此以后,陈友康便踏上了献血之路,每年每月都主动去献血。陈友康的坚持不懈让妻子陈金凤耳濡目染,突然有一天,被感染的她拉住陈友康说,“等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去,我也要献血。”
献血运动两不误,日子充实又幸福
对于两夫妻来说,献血对身体并没什么影响,反而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益处。他们经常上午去献血,下午摆摊卖炸排骨,晚上结伴去广场跳排舞,运动献血两不误。
“献血没什么,不用刻意注意什么,能吃饱睡好就行了,我有时候先早起去爬山,爬完山就直接去献血了。”陈友康说,有些人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我却觉得自己越献越有力,“因为献血能带来好心情。”
好几次,陈友康和妻子早上献完血,胳膊上的创可贴忘了撕掉。下午卖炸排骨的时候,有些顾客看到他们两人胳膊上的创可贴,就会问“你们感冒啦?怎么都去挂针了呀?”两夫妻笑着说,“不是,我们去献血了。”就这样,他们就跟顾客聊起了献血的事。
陈友康经常会鼓励顾客去献血,有时候还会跟他们解释自己对献血的理解,“献血就像打井水一样,水打得越快,就越干净。也就是说,血粘度低了,对心血管都有好处。”
陈友康说,他们会坚持运动,坚持献血,等以后不做生意了,还想去做做公益,“因为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