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近日,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广州、深圳、佛山、韶关、东莞等市公安机关开展“飓风19号”专案统一收网行动,集中对涉“校园贷”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重拳打击,共摧毁犯罪窝点20余个,抓获嫌疑人180余名,破获案件190余宗,受害学生350余人。
以"培训"名义诈骗学生,警方出击严惩违法行为
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将高利贷、金融诈骗等“黑手”伸向大学生群体。
有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有的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有的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此威胁,勒索钱财。
5月下旬,在公安部协调指挥下,专案组部署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东莞、茂名等地警方,统一开展涉“校园贷”违法犯罪收网行动,成功摧毁多个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180余名,破获案件190余宗,受害学生350余人,查扣电脑、手机、银行卡、账簿、诈骗剧本等涉案证据一批,沉重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校园贷"频频诱发悲剧,需加强乱象整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校园消费金融的实际需求,许多金融平台(P2P等)、民间小贷公司等机构趁势而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于是各种“校园贷”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大校园风靡一时。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金融平台,在给学生创业投资、解决学生经济生活等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滋生诸如“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暴力催债”等违法犯罪行为。由于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法律维权意识不强,“校园贷”违法犯罪给学生的心理、精神造成极大伤害,一些学生因此辍学,个别甚至自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目前,活跃在校园之间的网络贷款平台较为复杂(P2P平台、小额贷款平台和民间借贷平台),不同类型的平台在准入门槛、风险控制和行为治理上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良莠不齐”“杂乱无章”等现象比较突出。整顿“校园贷”乱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行业和部门。
警方呼吁
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遇资金困难,应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支持,不要盲信盲从、贪小便宜;要加强对个人身份信息、财务状况等个人隐私和基础信息的保护,提升网络金融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和借贷观念;
对涉嫌“校园贷”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反映或向警方报案。同时,公安机关建议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应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开展理财讲座培训和专项培训,提升学生的理财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
来源|人民日报
硬盘里有几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