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雷笋,菜场卖6元,山上才6毛


4月11日上午,绍兴高新区东盛菜市场里,雷笋售价每公斤10元。而15公里外的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雷笋产地的收购价不到每公斤1.4元。
  “昨天收购价每公斤1元,今天价格涨了一点。”王化村的雷笋贩销户宋翔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外地贩销户多了一些,所以价格也水涨船高了。清明节前后的10多天时间,由于天气热,雷笋一下子都冒了出来,收购价一直维持在每公斤0.6元左右。大量鲜笋来不及处理,都烂掉了。
  一边没人要,大量鲜笋烂掉;另一边,在绍兴各大菜市场,雷笋零售价仍高达每公斤6元以上。
  10倍差价,都到哪去了?笋贱伤农,如何为鲜笋找出路?
这是毛位明提供的油闷笋罐头制作过程图片
  A
  现状
  笋农和市民,两头没受益
  4月11日,来到平水镇王化村长塘头自然村。该村有1000亩竹山,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竹山,户均5亩左右。出笋旺季,全村一天的产量就有4万公斤。
  55岁的村民蒋文水拥有10多亩竹山,但今年的鲜笋收入才三四千元,不及去年的一半。他用“20年一遇”来描述今年笋的低价。“挖一天笋的收入,不及给人家帮工一天。现在,帮工工资一天也有120元。”蒋文水说,竹山少的人家干脆不挖笋了。
  每公斤0.6元的收购价,究竟低到什么程度?蒋文水说,20年前,笋价每公斤0.6元的时候,帮工是20元一天;现在,笋价同样是每公斤0.6元,但帮工工资是120元一天,是过去的6倍。两相比较,就知道今年的雷笋有多贱。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多数人家的主要收入靠竹山。“以前好的时候,盖砻糠、施肥,劲头十足,个别笋农一年能收入9万元。但现在,竹山都荒掉了,没有人开垦,没有人施肥。如果开垦、施肥的话,成本都收不回来。”
  这边笋农叫苦,那边“马大嫂”也在叫苦。4月10日傍晚,在绍兴城南菜市场,雷笋的售价是每公斤8元。4月11日上午,绍兴高新区的东盛菜市场,雷笋售价更高,每公斤10元。常逛菜市场的王大妈说,4月份以来,菜场的雷笋价格都在每公斤7~10元,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笋农和市民两头没受益。那么,钱落入谁的腰包了?
  王化村一位村干部说,收购、运输、批发、零售,每道环节都要赚钱。去年,王化雷笋大多数进入绍兴高新区的果蔬批发市场。今年,嵊州、诸暨甚至丽水的笋也大量进入绍兴市场,王化雷笋反而被挤掉了,只有少量走上本地市民的餐桌。一位姓蒋的贩销户告诉记者,绍兴菜市场摊贩从他手里拿到的笋价格,一般是每公斤2.4元左右。摊贩再按笋的质量,分档出售。由于零售数量有限,加上损耗、摊位成本,最终售价就会翻几番。
  B
  困境
  上市太集中,价格被压低
  盖砻糠、施肥,是雷笋高产、高收入的基础。村民说,砻糠笋出得比较早,去年11月就上市了,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到每公斤40元。
  但在王化村,仅六七户村民在盖砻糠。“竹山盖砻糠有讲究,不能每年都盖。”蒋文水说,盖砻糠最好盖一年停一年,如果连续数年盖砻糠,会造成竹山退化,出笋率不高。而且,地下的虫也会增多,如金针虫(一种金黄色的小虫,爱钻入笋的体内)用农药杀也没效果。
  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竹山,雷笋产量只有砻糠笋的五分之一。不过,自然生长的竹山,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也最绿色、无污染。
  按道理,这种品质的雷笋应该最受消费者欢迎,售价应该更高。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做了10多年贩销户的宋翔说,主要原因是雷笋上市时间集中。鲜笋保存时间短,天气热的话,两三天就坏掉了。清明节前后,由于天气热,各地雷笋大量上市,大家都挤在一块儿,价格肯定高不了。
  而且,与嵊州等地的雷笋相比,王化笋壳外观偏黑。由于“相貌”不好看,绍兴菜市场的摊贩怕卖不掉,都不喜欢进王化笋。原先,平水还有家竹笋罐头厂可以消化大量雷笋。但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这家厂已被关掉了。所以,宋翔收购的雷笋,都销往江苏常州、上海、嘉兴等地。
  萧山人厉安耀在王化村设点收购雷笋已有六七天。他每天收购500多公斤鲜笋,销往萧山。厉安耀告诉记者,在萧山农贸市场,雷笋零售价格每公斤5元。他一般在市场外面售卖,大袋包装的,每公斤2.2元左右;零卖的,每公斤4元。
  宁波人毛位明来王化收购雷笋也有三四年了。他是贩销大户,路子宽,有多少收多少。去年,他在王化村收了200多吨雷笋。他告诉记者,质量好一点的雷笋,送往宁波市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质量差一点的都送往罐头厂了。
  C
  出路
  笋制品加工,不只笋干菜
  这几天趁着天晴,王化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在晒笋干菜。但除了笋干菜,他们似乎想不出其他出路。
  毛位明说,雷笋其实还可以制作成油闷笋、羊尾笋干。在宁波,油闷笋、羊尾笋干的市场很大。如果绍兴有人做的话,他很乐意收购。
  油闷笋和羊尾笋干的制作技术一点也不复杂,身价却可以比雷笋提高整整一倍以上。毛位明说,在宁波市场,真空包装的油闷笋罐头,零售卖10元一瓶。一箱6瓶,整箱卖的话,要80元一箱。羊尾笋干每公斤售价12元,50公斤雷笋剥壳后,可制作成30公斤羊尾笋干。50公斤雷笋,按每公斤0.6元计算,才值30元;而30公斤羊尾笋干价值360元!
  热心的毛位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油闷笋罐头、羊尾笋干的制作过程。油闷笋烧好后,装入罐头,拧紧盖子。然后将罐头放入开水煮10多分钟,使罐头内外空气彻底隔绝,形成真空环境。这样处理后,笋罐头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羊尾笋干的制作方法更加简单:去掉老根、笋壳,清水洗净后,放入锅中,撒上盐;50公斤笋肉放5公斤盐,如果笋肉比较干燥的话,锅里可以放1~1.5公斤水;然后用柴火烧。为使笋肉熟透,其间要上下翻几遍。等锅里的水烧得快没了,就算制作好了。烧制好的笋干,比鲜笋小了一圈,就像羊尾一样,所以叫“羊尾笋干”。羊尾笋干也很容易保存,吃的时候,可以先用水泡一泡,减轻咸味。用羊尾笋干做汤的话,味道极其鲜美,宁波市民非常喜欢吃。
  其实,毛位明所说的羊尾笋干,与嵊州的“黄杆烤笋”制作技术差不多。不同的是,两者选用的材料有区别,羊尾笋干用的是最常见的雷笋,而“黄杆烤笋”用的是当地特产——黄杆笋。
王化村一位村干部说,毛位明说的笋制品加工点子,好是好,但需要解决人工的问题。剥笋、烧制、包装,都需要大量人力。而雷笋上市时间集中,数量大,一天几万公斤的量,怎么剥,怎么烧,都是个问题。如此看来,政府的引导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必不可少。

大香林山上这样的笋也很多,我空着手走得上气没下气,就算白拿也没办法。你有办事哪怕卖60元一斤也行。

车拉出来要运输费,送到菜场摊贩租个摊位要租金,成本叠上去是差不多

养在深山无人识

记者经济学基础堪忧~

之前听说平水3毛钱一斤,结果过去还是要2块钱一斤,不过品质是要比菜市场的好。

现在啥不贵?

每次看这样的新闻,真的很怀疑记者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的。产地与市场的价格怎么可以比较

拉一大卡车到乡下菜市场卖

两桶油拿来的油多少,卖给P民多少,记者敢去调查不?

楼主,你可以去买6毛一斤的,可以不买6元的
人家来来去去的,都是要算上成本的,姑且不论他的6元卖的贵不贵,至少运费什么的都要加上去,肯定不会卖6毛的

中石化中石油笑死了

我去年给我丈母娘家的笋在马路上卖过,城管马上来赶了!我开始卖2元5角一斤。知道为什么贵了吧!呵呵呵呵。

楼主去一元批来,再二元卖出,三方得利

中国只有彩票一个价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哇

吃这些的很多人,本来就在笋的边上,现在要运输了

平水到市区才二十来公里路,运费是有限的。

人工十运输,很正常

光运输费用就够了吗??市场的摊位费是什么概念???

如果开辟几个小区市场(不是马路市场),限时间卖,笋农自己运出来卖,可不可以?

市场经济

柯桥综合市场要10块1斤

去一趟平水你算下多少钱

什么商品都有运费,难道原产地只要10分之一价格?

我家有。你们谁要。我包邮。保证新鲜

从产地6角一斤到了农贸市场居然卖6元一斤,就算计上去平水拉货的运费、农贸市场摊位费、经营者的利润等费用,加5倍总够了吧,也只不过3元一斤,现在是加了10倍,要6元一斤,是哪个环节,哪个黑心王八蛋赚取了暴利。

和小商小贩过去,有本事去调查一下两桶油,电信之类的国企,利润超10倍的大有人在,LZ敢不?

那是在镇上吧

农民就这样开始低价卖不出然后通过报道大家不远千里来买结果卖的跟市场价一样,美其名曰我的新鲜,活该你卖不出!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