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小伙研发国内首个便携式平板车


工作人员展示产品
最近,在京东众筹上,一款名叫小兜平行车的产品,经过30天的火热众筹,获得6566位用户的支持,众筹金额达504万元,完成众筹目标金额504%,创下了平台历史的最佳成绩。而这款产品正是来自台州小伙梁耀和他的团队,他们研发的这种便携式平板车,可以放入单肩包背着走,属于国内首创,这个新产品受到了国内外科技爱好者的追捧。
人物名片
梁耀,出生于1983年,黄岩人,台州名泰电机公司总经理,台州筋斗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小兜平行车项目发起人。
不满传统领域,他投身平板车设计
今年34岁的梁耀,是路桥区金清镇名泰机电的老板,从事传统的电动车电机等生产,算是在新能源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在80后同龄人中已经算事业成功,不过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
他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做出一款真正满足人们便携、顺畅出行要求的交通工具,而能够放入背包的小兜平行车,就是他对实现自己这个想法的一个创意。
“目前,市面上的平行车,像单轮平衡车、二轮平衡车这类的产品都已经存在,虽然实现了方便出行的要求,却没办法便利地携带。”梁耀说,在他看来,这就让这类车变得鸡肋。
“比如一个白领,从家里出门到地铁站2公里,出地铁站到单位4公里,这6公里,他就需要这么一个平行车,给他代步使用。”梁耀说,到了单位后平行车直接放入背包背上写字楼,让使用者省去了停放车辆的烦恼。
有了这样的一辆平行车,白领们上下班就可以用平行车和地铁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减少了他们一天工作劳累之后,还要徒步回家的困扰。
创建设计团队,他一年时间做出样车
有了这个想法后,梁耀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来组成一个研发团队。2014年,梁耀带着30个充满着朝气、高素质的、专业化的80后年轻人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成立了筋斗云科技有限公司。
这群人并不是专业的平衡车玩家,也不是喜欢追赶潮流的90后,了解用户是他们的第一步。2015年1月到6月,梁耀的团队访问了数万名平衡车的使用者,也把市面上从独轮到双轮再到三轮的所有平衡车几乎玩了个遍。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种电动平衡车的普及,最大的障碍竟然并不是电池的续航等问题,而是便携性。“市场的调研,让我们最终确定把便携性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定位方向。”梁耀说。
这就要求研发团队确保尽可能地缩小平行车的体积与降低重量,同时又要保证平行车的电机效率、电池续航能力以及平行车本身的耐用性。
6个月后,从工作原理到结构设计,甚至于零部件的制作,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反复摸索、试验。一次次推翻重来,一次次改良。历经一年多的努力与探索,2015年底“小兜平行车”工程样车终于诞生了。
笔记本大小的“车”能放入背包
昨天下午,记者在名泰机电厂见到了梁耀生产的小兜平行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组装一辆准量产车,要送往上海电子消费展进行展示。
这种平行车,约一个14寸笔记本大小,车子下面有4个轮子,上面是两块金属面板,厚度也只有六七厘米,看起来非常小巧。
别看平行车这么小巧,却可以承受240公斤的重量,一般人站上去没什么问题。充电两小时,就能以1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17公里,增程版更是能达到25公里。
“我们的产品,还会配个背包,用户可以直接把它放入背包中携带,非常方便。”梁耀说,同时,这款产品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稍加练习就能掌握。
现场,研发团队的人员还给记者进行了展示,看着他站在小车上,很灵敏地前进、转弯、刹车,过程非常熟练,这一切都只通过使用者脚尖来控制。
“前脚板释放压力,平行车就会前进,哪边用力大一点,小车就会转弯,脚尖抬起,平行车就会减速,这一切都通过体感控制,熟练之后非常简单。”梁耀说,一般年轻人,玩上半小时就上手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使用的是松下的进口电池,可以充电380次,跟特斯拉使用的一样,我们这是迷你版的特斯拉。”梁耀说,按照正常的使用频率,大概可以使用3年。
为了方便不同的使用者,平行车还设定了6公里每小时,12公里每小时慢速,12公里每小时快速三个速度档位。“12公里每小时基本上是一个成年人中速跑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可控,安全有保障。”梁耀说。
还没开售,已众筹到500多万元
工程样机做出来后,如何把产品推销出去,就成了梁耀团队的头等大事。“我们当时就想到了京东众筹,那里是科技爱好者的聚集区,他们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也很高。”梁耀说。
很快,小兜平行车的众筹项目就在京东上线了,同时上线的还有团队拍摄的一个关于小兜平行车的介绍视频。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个100万元的众筹项目,就完成了预设额度,随后更是达到500多万元,创造了京东众筹的历史纪录。
梁耀坦言,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虽然我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但是有这么多人愿意支持我们这个项目,也让我挺兴奋的。”梁耀说。
对他们来说,这些众筹项目的支持者,就是他们的第一批客户和使用者。他将以低于市场价,把第一批3000台小兜平板车送到他们手中。
除此之外,前不久梁耀还带着他的平行车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给前来参观的客商现场试用他的平行车,很快,不大的一块场地上围满了人。
“因为观看和想要试骑的人实在太多,人群都把门口给堵了,保安还要把我们的车子给没收了,说我们妨碍通行。”梁耀笑着说,不少外国客商当场提出了购买意向。
据了解,这个月15日,小兜平行车的第一批量产型将和消费者见面,预计生产线日产量500台。梁耀和他的团队已经着手对平板车开始升级,以及新项目的研发工作。
对话
记者:选择台州作为研发基地有什么优势?
梁耀:就新能源技术研发来说,台州的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很强,这是我把基地设在台州的最重要原因。在这里有了好的新能源项目,不缺生产方面的人才,依托本地的制造能力,我们可以很快地进行试制,并拿出样机,势必领先其他人一步。
记者:对于小兜平行车未来有什么规划?
梁耀:目前,我们生产的是小兜平行车的第一代产品,它主要实现了我们最初设计这款产品的目标,就是使用方便,携带方便。未来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我们希望让它更加智能化,比如可以手机智能遥控、平板车智能跟随等。另外在续航上,还会考虑电池可拆卸等功能。
记者:如何确保这个年轻的公司能够健康走下去?
梁耀:对于我们这样的新能源公司来说,我们主要做的是产品设计工作。简单点说就是科技创新,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领域,你的产品面世后,总是会有跟随者出现,为了让自己能够永远是那个领跑者,必须要永远快别人一步,比别人更早拿出新的创意、新的设计、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