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油菜花黄时,长江黄石港段岸边没像往年一年镀上漫天遍地的金黄,以前曾在此种过菜的市民说,“政府不让种菜了,怕种菜打农药污染长江。”
原来,这块城区菜地消失的背后,是我市相关部门贯彻中央、省市精神,担起所在段长江保护责任,所展现的治理成效。
黄石地处水乡,河湖密布,有长达70多公里的长江段,有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富河、王英水库等大型湖泊,还有大量塘堰、湖泊、细流,人与水之间一直纠葛不断。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在传统的概念之外,河流与人的关系增加了新的定义:水清则为水利,水浊则为水害。
水为天下至柔之物,但“脾气”再好被逼急了也会“发怒”,会“报复”。出现这种局面既因没找到合理的人水相处方式,更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在民众潜意识里,河湖一直被视为“无主”的,想怎样就怎样。在管理上,近些年来虽有“九龙治水”,但事实上责任不清,谁都没管好,边治理边污染,水体日渐恶化。
为保障水安全,解救水危机,我市加大治水力度,从“五水共治”到全面实施“河长”制度,解决过去“九龙治不了水”的弊病,市、县、镇、村每个级别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兼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水体的治理,涵盖全市六千多个水体,堵住过去无人愿管的漏洞,实现“河长上岗,水体变样”。
“河长”制也是落实中央的要求,指向人水关系的新篇章。推进退垸还水、退田还水、退渔还水,严厉打击违法填湖、垃圾抛湖、污水入湖等行为,从人与水相争相害到相依相爱,从人水对抗到人水和谐。
“河长”制能否给水治“病”?还得做好以下细化工作:
突出责任,针对江河湖库塘不同特点,分类落实责任。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收集问题,及时以清单的方式告知“河长”,确保在第一时间交办、督导和落实。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水利、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席办公机制,专业部门与专项工程要统筹推进。
加强考核,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全员监督,每个市民都是江河湖泊的保育员、监督员,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对污水直排、填占河湖、向水面抛垃圾的行为进行监管。
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河湖的爱护,确保河长制有效运转。
上善若水。对水善待,水才会回报人。期待“河长”上岗后,我市能重现河清水碧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