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微信群里飘过不要不要的“桂圆鸡蛋羹”,似乎每个人都在为了这圆圆满满的节日而欢快着。今天这个有特殊传统意义的日子里,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完成着我的纪念。
首先,今天步行17000多步,其次,三餐非主观意识的加量。早餐:一个蟹壳黄甜大饼加一根油条,吃的时候觉得很干又来了一碗小馄饨,最后看人家边上吃烧卖吃的起劲,然后又点了半份。(好吧,我都没吃完好哇,我只是喜欢这种“排场”)。午餐一碗“阿二”羊肉面(双交),你懂的就是两块羊肉。晚餐:有了老妈烧的糖醋带鱼,我仅仅为了那一点点带鱼汤,把它淋在饭上,我破天荒的吃了三碗白米饭,注:小碗,黑龙江五常稻花香。最后外加一小块这绝对地道的龙游发糕!
说到龙游发糕,我首次是在沃尔玛的冷柜中发现的,白白净净的发糕,稳稳的躺在若叶编织的“席梦思”上,被真空袋紧紧的包裹着,有些可爱,有些可怜。我本着救世放生的原则,把它带回家。在经过热情桑拿浴后,它妥妥的被我请进胃里。那以后我就爱上它了。有一段时间,我家里冰箱里必有此物。
这龙游发糕在经过小火蒸煮后,富有弹性,甘甜清香,吃上去有些回甘,给人健康的感觉。或许是真空过的缘故,这东西很难蒸,一不小心就容易“僵”掉。后来我许久没买过就是这原因。或许我和这物的缘分未尽,我们有位新来的同事是龙游人,家里新建房屋,按传统要定制发糕。我一听,也不顾脸皮厚薄了,张口说要吃,求带。于是乎,今天,这白白胖胖的新鲜龙游发糕就摆在我的面前了。同时,这枚发糕也颠覆了我对这龙游发糕的印象。首先,这新鲜的发糕端在手里很有质感,不是那种沉甸甸,而是那种摇晃晃的份量感。其次很容易复热,微波炉1分钟满屋飘香,而且也不会失去很多水分。我拿刀如切蛋糕般切了一个角,几十秒钟后,这软绵绵摇晃晃香飘飘白嫩嫩的发糕,就这么赤裸裸的摆在我面前。
我用手轻轻撕开,里面热气澎湃涌出,丰富的气孔足以显示这师傅精湛的发酵水平。这么多气孔传递出多么诱人的口腔弹性想象啊。在这些气泡中,夹杂着一条条非面粉合成的物质,他们成不规则条状分布在发糕里,粗细在0.5厘米,长度不统一。从这龙游发糕散发阵阵猪油香来判断,它里面一定有猪油成份。莫非这一丝丝一条条是猪肥肉丝!!!(在请教专家后这得以证实)。这些应该属于优质肥膘,在经过高温后变成半透明状,基本融化在面团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一口咬下去,清甜、醇香、滑润、柔软。舌尖传来猪油久违的淡淡奶香甜味,闭上嘴和眼睛,仅仅用口腔去体会,这就是传统。这是无法用现代科技合成的味觉感受。这里有田园的味道,这里有儿时过节的味道,这里有喜庆果实的味道。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中国传统点心那“一线梦回”感觉。这才是美食体验的最高境界,心味合一。一定要记住它“龙游发糕”!
这东西其实很好吃的,软软的,微甜,很香,我老婆衢州的,一到过年基本每家都有这东西
感觉没那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