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近日,在北京新云南皇冠酒店举办的“2018中国sdn/nfv大会”上,中国联通《基于cube-net 2.0的广域网sdn应用实践》获得“2017年度中国sdn、nfv优秀案例评选”的最佳案例奖。会后,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博士、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网络管理处经理梁友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数据技术部总工程师马季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未来中国联通网络转型重构的问题做了分享。
▲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博士
面对ott的竞争与挑战,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网络转型重构的战略。早在2015年,中国联通就发布了cube-net 2.0白皮书,阐述了网络发展愿景和基于sdn/nfv的转型思路,向整个行业表明了转型决心和合作意愿。唐雄燕表示,“如今的发展仍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目前sdn的发展还处于刚进入商用的初级阶段,下一步面临最大的问题是sdn技术、组织架构、运营体系和研发能力的发展,它们将面临更大的变革及挑战。”
为了促进传统行业面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在2016年中国联通就启动了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旨在从泛在连接、弹性网络、云网协同、大数据等产业需求入手,结合物联网、sdn/nfv、云计算、ict、超宽网络承载等关键技术,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为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
唐雄燕说道,“在网络顶层架构体系下面,我们一直在寻找具体的应用场景。我们看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云网协同的要求也非常突出。所以在2016年,中国联通提出了打造基于sdn的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cuii,基于中国联通ip 承载a网,进行sdn改造,实际上这是运营商首次大规模的sdn实践。”
谈及获得最佳应用奖的原因,梁友表示:“sdn的应用在idc场景相对成熟,在ip骨干网进行应用实践还是首次;且中国联通ip骨干网sdn化改造基于多厂商环境,可以说是全球第一家。”马季春补充道:“产业互联网是在现网上进行改造的相对成功的范例,可以作为整个行业的标杆示范。在广域网上做sdn改造本身的难度很大,涉及到复杂的业务、多厂家的支持、运维体系的转变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所以被认为是比较难得的实践。”
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是把网络打造成一个能够支持业界灵活业务开发的平台,这也是软件定义网络的根本目的:希望网络能够可编程,业务快速开发。未来,在sdn化的产业互联网cuii之上,除了云联网还会开发其他大量的业务,进一步实现软件定义网络,成为未来业界开发新业务的平台。
在骨干网上sdn规模化的应用,中国联通是国内运营商中的第一个。谈及其网络转型的战略规划时,唐雄燕指出,到2020年,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
1. 网络sdn化方面,建成中国联通基于sdn的产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化云网协同服务。现阶段工作是改造骨干网,下一步是城域网的打通并构建端到端的sdn体系。
2. 通信云与nfv方面,提出对5g的商用和云化的网络环境,通信云基本建成,新建移动核心网元全面云化,5g网络基础设施就绪。
3. 新一代运营支撑方面,构建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的开放网络服务体系,组织架构根据sdn的要求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互联网化运营对网络方面的要求:
1. 网络技术的it化,在网络里面引入it的技术、sdn、ai;
2. 网络产品的定制化,将来客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
3. 网络服务的电商化,用户采用自助模式订购我们的产品获得我们的服务。
对于“2018中国sdn/nfv大会”上,韦乐平教授所说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在未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唐雄燕表示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虽然现在处在初期阶段,但ai的将来肯定在网络领域有很大利用的潜能。sdn的方式是ai应用的基础,只有网络自动化才能进一步智能化,那一步的到来还处于探索性阶段,网络可以智能化的建设。”马季春也表示:“智能化和sdn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闭环,未来我们也会去安排相应的工作,探索一下在自动化之后,如何做智能化的处理。”
转型成功能成为科技公司,转型不成功只能沦为“管道工”。联通之所以在sdn/nfv上有如此大的力度,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咄咄逼人的ott服务商,为了避免生存空间被进一步蚕食,运营商必须通过网络的软件化与云化转型实施产品与服务创新。未来中国联通的网络转型之路依然面临许多挑战,除了技术创新,还要大力推动组织与人力变革,构建更加开放的智能网络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