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败给了一家小公司!看背景,败的有道理!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一支近期的明星个股:第一创业。
正是这则消息,推动第一创业的股价,在短期持续走高。虽然第一创业很快辟谣,但是并没有挡住市场的炒作热情。
我们算一下。15亿美元大概是100亿人民币,对应24%的股权,相当于给第一创业400亿左右的估值,这和第一创业本次大涨前的价格差不多,距离第一创业的上市发行价也没高出多少。请问,股东到底是出于怎样的雷锋精神,会以这么便宜的价格来转让股份?
特别是,如果你知道第一创业的股东背景,就会明白,上面这段话,并不是随口而出的。
第一创业:规模不大 来头不小
说到第一创业,很多投资者可能只是听说过,现实中并没有看到过这家券商的营业部。
事实上,第一创业的规模确实不大,我们来看2016年的数据。
可以看到,核心的几项数据,公司的排名都在50左右,标准的行业中游位置。稍微好一点的数据,也就是资管业务。
而从资本市场的一些数据来看,这两天连续上涨后,公司的总市值达到450亿,在券商板块中排名19,也处于中游位置(相对偏后)。
虽然第一创业的规模不大,但是说到股东,来头却是不小。
这里我们只看前面几家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用灯塔的投资图谱功能,可以看到,首创集团还控股首创股份。
航民实业更厉害,涉足三家上市公司。
这两家股东属于国企或集体企业。另外两家,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华熙昕宇的实控人名叫赵燕,去年刚刚跻身胡润女富豪榜,旗下的华熙国际在北京开发过多个地标性建筑。
(关于这位女富豪,网上资料很少,我们只能猜测,应该有很特殊的背景,毕竟是赵家人嘛)
另一家能兴控股,实控人是钟乃雄,也是刚刚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涉足行业和华熙国际类似,也是以房地产为主,同时还包括体育文化、生物制药等。
(能兴集团董事局主席钟乃雄)
虽然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当初这几家股东的入股成本,普遍不高(几千万到上亿),按目前的市价退出,回报都有好几十个亿,相当于几十倍到上百倍的获利比例。
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几位股东的财力都非常雄厚。考虑到现在券商牌照依然比较稀缺,放弃这块资源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京东要想控股第一创业,某种意义上,难度还是不小的。
第一创业:故事很多
关于第一创业的故事,还不仅限于股东层面。
曾经,第一创业和摩根大通合作,成立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公司。牵手国外券商巨头,本以为这会让第一创业获得腾飞的机会,没想到几年下来,各项业务并没有什么亮点可言。最后,摩根大通选择将全部股份转让给第一创业,这桩看似美好的联姻,最后也只能黯然收场。
而这桩股权转让事件,发生在第一创业上市后。当时,第一创业正走完一段神奇行情。
上市之后,第一创业成为最强的大盘次新股,参与这段炒作的,包括章建平、赵老板等一众游资大佬。并且,正是第一创业的出现,让市场相信,对于次新股,并不是只有小盘股可炒,几十亿流通市值的大盘股,也是可以干的。后面诸如白银有色等次新妖股的崛起,应该说,都要感谢第一创业这个先行者。
然而,好景不长,自去年年底开始,在半年的时间内,第一创业一路崩盘。
在今年5月份,上市满一年后,随着解禁股压力来袭,更是连续一字跌停,逼近8元大关。再往下跌一点点,就要成为近几年以来的第一个破发股。
好在,随后一段时间,公司股价持续回升。最近更是借助京东入主的利好传闻,有一个加速上行的动作。
长远来看,随着国内证券行业的竞争加剧,券商也在努力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努力实现差异化的特色优势。例如第一创业,近年来在债券承销和资管业务上,有非常显著的成绩。
我们也期待,公司能够依托股东层面,发挥体制优势(更接近于民营券商),在一些业务上做出特色来,从而有更稳定的业绩表现,进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