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存储本来是一个系列的连续报道,因为时间、计划、执行、话题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篇到了5月25日才开始写。
对于国外企业级存储厂商来说,中国市场的表现对于他们全球战略布局与拓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与中国企业级用户在进入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后,表现出来对数据存储前所未有的重视度。
在多数与数据存储有关联性的公开演讲中,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用户重要的资产,数据存储在企业用户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从当初作为服务器配件或配套产品采购,到现在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采购,就足以证明数据存储对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企业用户有多重要了。
有句俗话叫作:入乡随俗。
套用企业级存储行业来看,国外存储厂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从中国用户的初期摸索,到后来行业拓展到深入探索,再到现在几乎可以把脉企业用户的各种需求变化。国外存储厂商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尝试、合作、深入到本地化的过程。
因此,对于国外存储厂商来说,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入乡随俗,就是实现本地化。
本地化的定义,必然要求国外存储厂商实现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本地化服务,当然了,对于所有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存储厂商来说,并非都实现了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只是在本地化销售与本地化服务上,确实已经显得比较成熟了,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构建了自己的服务体系。
对于走得比较靠前的国外存储厂商来说,在本地化研发上实现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中国研发中心的战略,只不过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还是针对全球研发作配套,很少会由中国研发中心发起并以此为主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这两年来看,虽然有所改观,也有国外存储厂商中国研发团队主要研发的产品走向了全球市场,但是从总体规模与比例来看,还米有成为主流。
因此,国外存储厂商的中国研发团队也只是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配套而已,并且由国外存储厂商在北美等地研发总部统一管理和指挥。
对于回答“国外企业级存储厂商在中国过得怎么样”也就可以从本地化落地情况出发,在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本地化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看看这些国外存储厂商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
dell emc全球王者的中国风
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没有任何争议的王者,dell emc立足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依托戴尔易安信中国的整体构建,呈现出来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
这股中国风的影响下,让戴尔易安信成为所有国外存储厂商里面本地化落地实现更接地气的代表之一。
dell emc之前在中国是dell和emc两个企业级存储品牌在独立运营,自dell和emc合并之后,统一在了dell emc品牌之下,隶属于戴尔科技集团(dell technologies)。
事实上,由dell、dell emc、pivotal、rsa、secureworks、virtustream 和 vmware这七大品牌组成的戴尔科技集团。其中dell定位在消费类产品领域,包括商用pc、笔记本、precision工作站等等;dell emc定位在企业级it领域,包括了之前戴尔和emc企业级存储、戴尔poweredge服务器等等。
dell emc在中国的策略既然在中国为中国,因而早在2006年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涉及软件和硬件研发及测试、emc中国研究院、方案解决中心、以及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等业务部门。
当然,业内人士都清楚,全球性的国外企业级存储厂商的研发体系,只是将中国市场看得更重要,很难让中国研发中心来主导一款全球性的产品研发。
然而,戴尔易安信中国正式成立后,将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行业惯例打破了。戴尔易安信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导了dell emc vxrail 超融合产品的研发,并且vxrail也已经成为了dell emc全球性的重要超融合产品系列。
显然,以前作为全球研发的配角,戴尔易安信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
由此可能大家也能想象得到,有了更专业的研发中心的本地化设置,对于中国企业级存储用户的需求变化与行业脉络自然把控得更容易到位。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中国企业级存储用户的应用现状也越来越与全球接轨,也越来越与时俱进。
此外,研发的重要只是注重在技术层面,在商业与渠道层面,dell emc立足中国市场,与神州数码、长虹佳华等本土资深it分销商合作,其渠道触角不仅遍布全国大中心城市,甚至地市县级市场也可以寻到。渠道销售对于企业级存储这样的产品来说不可缺少,同时在帮助集成商、渠道商转型过程中,立足企业级存储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构建,也可以带来比较可观的发展机会。
渠道如此,在更有特色的本地化合作上,dell emc与神州数码集团旗下的神州云科实现了更紧密的合作,立足dell emc企业级存储产品和方案,神州云科推出了全系列的企业级存储产品线,并且赢得了自己的市场身份,在idc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排名上也有了神州云科的名字。
借力使力,dell emc在企业级存储业务拓展上保持了比较稳定而又长期的发展态势。其本地化的策略正在推动dell emc持续向前发展。
ibm借国产化发展“代理人”机制
国产化这三个词见诸各个场所、媒体平台之前,其实就是去ioe的主旋律。
一个国家有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特点与特色,同样的在一个国家里的企业级存储市场也同样会带有浓浓的市场国情。
国产化既然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的一个主旋律,作为在全球企业级存储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商,ibm借助国产化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代理人”。
我记得在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时候,ibm企业级存储产品线也顺带交给了联想企业级团队在运作,不过不是唯一的身份,毕竟ibm企业级存储在中国也发展了多年,也形成了自己的渠道体系。
只是一直以来ibm存储与ibm服务器业务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非常紧密,依托ibm x86服务器渠道销售出去的ibm存储产品也不在少数,甚至非常可观。
联想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可谓是曲折离奇的,曲折在于联想与全球性的企业级存储厂商似乎都有过亲密的合作,但是最终似乎都没能情定谁家。离奇的在于,好不容易联想与emc形成了合资公司、联合品牌等等深入的合作关系,可是因为dell与emc的全球合并,这条路最终还是没有走通。
不过联想做emc企业级存储产品确实也为emc当时的中国市场带来了挺好的销售渠道,毕竟联想体系下广布全国更偏远的地市政府和行业市场,也为emc积累了不少的区域销售客户资源。
既然emc这条合作之路走不通了,联想自然而然地寻求在ibm存储上的更多销售合作。业界之前还传言说,联想既然收购了ibm x86服务器业务,稳住之后最好的举措就是一举再拿下ibm的企业级存储业务。
这样的想法虽然充满了对联想发展企业级存储业务的期待,但是,联想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如何先把收购过来的ibm x86服务器业务整合好。企业存储也就接机继续试水,反正emc是做不成的了,ibm也就做个顺水人情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ibm在中国的企业家存储业务部门可不是像联想这样想的,毕竟企业级存储还是非常要一条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被emc打压,甚至被hpe、netapp欺负,总得找到一个更好的出头机会才是。
就在ibm存储继续寻找一个更为可靠更为用心的“代理人”的时候,浪潮出现了。
但是浪潮并非联想,一直以来浪潮在企业级存储市场摸着石头过河,未能形成自己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级存储产品阵营,在一些企业级存储核心技术上还在寻求突破口。
之前,浪潮与富士通高端存储产品与技术合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是基于产品层面合作更多,更深层的技术合作富士通并没有让浪潮尝到甜头。
浪潮在服务器产品走出中国,进入美国市场之后,服务器业务的壮大进一步刺激了浪潮在企业级存储领域的野心。浪潮不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级存储产品?
什么才叫真正属于自己的,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个定义:那就是必须把代码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并且有能力修改代码,推进未来的存储产品创新。
有时候,故事的发展确实充满了奇幻。谁能想到浪潮会成为ibm存储在中国的最佳代理人。
随着浪潮全新产品智能存储g2平台的出现,ibm以v7000为核心的企业级存储产品代码也就被浪潮买了下来,g2只是初次触及v7000核心代码之后出的系列产品,当然,v7000代码无数行,具体多少行阿明并没有看过,上千万行应该会是有的。
g2的软件功能、性能如此与v7000及相关存储软件那么相似,只能说明一个问题,g2只是一个近似oem的产品,真正的创新产品还要等浪潮彻底研究完v7000代码并吃透之后,那个时候,估计浪潮有可能在企业级存储领域的技术掌控上追上华为存储,成为国内企业级存储领域另一支有生力量。
因此,现在浪潮销售与g2平台相关的企业级存储产品,很大的可能与ibm存储曲线国产化有关。尽管如此,这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模式,对浪潮存储的进步有帮助,对ibm存储的中国市场销售有好处。何乐不为呢?
hpe资本雄心下的“理想国”
当新华三在中国正式成立时,hpe就已经开始活在资本雄心的光环下了,然而新华三“三大一云”战略的提出后,hpe存储似乎已经找到了在中国市场上的“理想国”。
三大一云,云计算是基础和根本,而云计算终究离不开数据存储这个台阶。需要指出的是,新华三所推进的云计算业务主要是植根在私有云领域,公有云业务发展方面最终还是要看紫光集团总体的战略安排,只是新华三会提供有关技术方面的支撑。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华三在私有云领域的发展,比如行业云、政务云、教育云等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政务云领域,新华三处于市场排名的首位。
这些私有云领域的发展,行业的需求自然带动了新华三在存储领域的销售。况且,2017年至今,新华三依托hpe企业级存储产品和方案资源,立足自身海量存储的尝试,也取得了在中国存储市场上不俗的成果。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hpe企业级存储在中国的任何推进工作,都与新华三整体业务的发展分不开的,与紫光集团整体战略分不开的。
大开大合的战略最适合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实现进步和创新,其中的机会更多。
况且新华三在全国企业级渠道体系的构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渠道加速多个领域的企业级it产品的销售,其中自然包括企业级存储产品。
当然,渠道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之前hpe在渠道层面的积累,离不开最早惠普渠道体系的强健管理结果。这样分析来看,新华三的企业级存储渠道实际上还是受益了最早的惠普渠道。
在it领域,惠普渠道的管理可谓一绝。据内部人士之前透露,惠普渠道的管理不仅细致入微,同时对于技术、产品、方案等多层配合上,有着严格、科学、有效的流程模式,在对相关人员kpi考核上并不亚于ibm的渠道管理人员。
吸取了惠普渠道优秀基因的新华三,加上之前新华三的杭州华三开拓的网络领域的渠道体系,双渠道叠加,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因此,也让hpe企业级存储在中国的销售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为止,hpe品牌的企业级存储与h3c品牌的企业级存储两条线并存,并驾齐驱的双品牌战略也得到了市场的回报。
在资本雄心下,相信hpe存储与h3c存储并存的新华三存储将会迎来“三大一云”战略驱动下的全新成长。是理想国也好,是灿烂骄阳也好,总之,前进的步伐稳稳的,未来的发展妥妥的了。
netapp小资情调离不开异国情怀
在品牌与推广设计上,netapp中国一直与全球保持密切的同步。netapp的发展似乎有着浓烈的北美异国情怀,从产品外观设计,到品牌logo展现,再到营销推广,以及合作策略,都带着北美硅谷文化对专业专注的追求。
netapp的发展思路很简单,不追随市场老大,不掉队应用趋势,走自己的路,让用户去评价。
所以,我们在看到netapp的产品组合上,看起来与业界友商相似的产品定位,但实际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设计产品、升级产品、创新产品。
一眼就可以看到ontap在整个netapp企业级存储发展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的身影,一个存储软件可以 netapp赢得身后名,赢得后期的每年发展,还能在整体外部企业级存储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增长,其中的奥秘必然是专注。
专注带来专业精神,专业就能让产品设计和功能实现上更贴近用户想要的那个东东。
所谓贴心的,才是最好的,用户的评价绝对不是因为产品价格贵就认为好。应用的过程,让用户找到北,可以更简单更易用更好上手,是谁都会考虑下次采购的机会。
在面临技术存在分水岭那样的转折的时候, netapp下手还是快准狠的。2016年netapp公司8.7亿美元收购了富有代表性的全闪存创业公司solidfire ,在收购的当时,netapp就明白了未来的路应该分为两条:一条全闪存,一条超融合,除此之外传统企业级存储不会死只会生不如死。
solidfire的并入,当初阿明还以为只是因为netapp缺乏一个纯粹的全闪存产品线,而自己全闪存产品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