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佬,坠落了!

它曾融资超过20亿,像明星一样被追捧,甚至被认为是行业颠覆者。可是,如今对手依旧当红,它却暗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行业资讯可以关注ipo观察家小程序
它曾融资超过20亿,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爱屋吉屋,一家曾在3年前红遍中国的o2o地产中介公司!
在2014——2015年,它一度被称为行业革命者、颠覆者,甚至是传统地产中介的终结者!
2014年3月,它由两位互联网行业出身、连续创业者创立。
联合创始人,黎勇劲、邓薇曾分别担任土豆网原coo及cfo、土豆网前高级vp。
在土豆网被优酷合并后,两人曾参与过国内的网约车大战,创立过网约车品牌大黄蜂。
2014年成立的爱屋吉屋,迅速走红,2015年11月,爱屋吉屋完成e轮融资,总金额1.5亿美元,由淡马锡、高瓴领投,晨兴、高榕、顺为、ggv跟投。至此,爱屋吉屋累计融资额达到了3.5亿美元。
拥有了资金实力支持,爱屋吉屋和所有的o2o企业一样,开始了大动作:
一方面,拥有了雄厚资金实力,爱屋吉屋开始了补贴、烧钱换市场
2014年年底,依靠“上海租客佣金全免”的补贴策略(可是租金全免啊!),在租房市场份额分散的上海,爱屋吉屋快速拿下了整租市场中28%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
另一方面,在雄厚资金的实力支持下,爱屋吉屋开始了广告轰炸
2015年春节,由著名喜剧明星蔡明代言的广告,爱屋吉屋租房佣金减半的广告高密度轰炸,一时间,名声大噪。
2015年3月,爱屋吉屋又进入利润更丰厚的二手房市场,并将佣金从1.5%-2.5%的行业平均水平降至1%。
2015年成为爱屋吉屋快速扩张的一年。据界面新闻报道,2015年5月,爱屋吉屋杀入上海前三,仅次于中原和链家,同年9月,爱屋吉屋的二手房交易达到2400多套,仅次于链家的4000多套,排名上海第二。
同时,诸多媒体报道,各种解读中,爱屋吉屋似乎都是一个颠覆者,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奇迹!
似乎一夜之间,又一个传统行业——地产中介行业变out了,要被淘汰了!
当时,联合创始人邓薇曾自豪的对媒体表示“现在轮到了互联网颠覆房地产行业的时候了。用互联网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
2014年——2015年,那个互联网思维、o2o最狂热的时期,爱屋吉屋这家公司也不例外,高层们最常用的词是“革命”、“颠覆”这样的字眼。
然后一年半之后,形势却陡然变化;爱屋吉屋的命运,却发生了大转达!
2015年上半年,爱屋吉屋依然在高歌猛进!
2015年11月,爱屋吉屋又拿到了1.5亿美元、超过10个亿的e轮投资。
一切似乎,都昭示这家公司似乎在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但是此时,爱屋吉屋创始人黎勇劲在高节奏完成扩张、融资的时候,也要面临一个急需改善的问题——持续亏损!
此时,人们似乎才开始看到镜子的另一面!
爱屋吉屋开始调整经纪人薪酬水平,并宣布放弃低佣金模式:二手房交易佣金增加0.5%交易保障服务费,并停止租客租房佣金免费政策。
首先,份额开始下滑
进入2016年,爱屋吉屋市场占有率急速下滑,大本营上海市场份额3月跌至2.3%,4月下滑到1.5%,北京市场份额5月跌至2.03%,6月下滑到1.46%。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初爱屋吉屋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月份跌至2.03%。总计上半年共成交15594套,爱屋吉屋的市场占有率只占1.46%;在上海市场, 2015年11月份,上海爱屋吉屋的市场份额为5%,短短几个月,2016年4月份,下降至1.5%。
云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被誉为金九银十的楼市黄金月份,爱屋吉屋份额为1.58%,环比下降20.62%;房天下为2.27%,环比下降16.81%。
其次、广告投放大幅减少
在经过2015年一年高举高打的广告轰炸后,2016年人们突然发现,爱屋吉屋的广告变少了,爱屋吉屋这个明星竟逐渐陷入沉寂。
再次,传出裁员
2016年底,爱屋吉屋还传出一则消息:“裁员400人。”
这一消息是界面新闻在报道中曝出的,爱屋吉屋向界面确认,后台职能部门400人被裁,占到职能部门总人数的20%,相当于公司全体员工数的6%。
此时,爱屋吉屋联合创始人邓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她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活下来”。
这时的爱屋吉屋已没有了两年前,誓要颠覆传统行业的豪情,彼时,在爱屋吉屋眼中,传统中介就是停留在刀耕火种、原始状态的out企业,等着被颠覆吧!
2017年被曝出因“缺钱”拉员工,强制入伙投资市场占有率,从前五名跌出前十
2017年4-5月,爱屋吉屋要求员工签署一份“合伙协议”,该协议内容为员工投资一部分钱给公司,具体金额根据职位不同额度不同,店长级别为8万-9万元,组长级别投资额为2万-3万元,公司以利润形式给员工分成。此外,杨先生透露,爱屋吉屋当时承诺员工退出时,公司会退还员工投入资金,且该要求是强制性的,不签署就被要求离职。
爱屋吉屋之所以拉员工入伙,当时的对外说法是为了让员工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在员工们看来,这背后却是公司缺钱的现实。“融资融不上来、分批次发放工资、不断关闭门店、总部搬家三次,这些都是公司缺钱的表现。”这个曾经叱咤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企业早已失去了光环。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爱屋吉屋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烧钱’后并未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
2015年可以说是爱屋吉屋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在上海市场获得成功后,开始进军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正是在这一年,爱屋吉屋在房地产中介的排名开始挤进前五,上海的市场份额将近5%,而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约3%。2016年开始,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均开始不断下滑。
去年8月,北京存量房成交量按机构排名前十中已经没有爱屋吉屋的身影。爱屋吉屋在北京二手房市场占有率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2%左右。
除市场占有率不足外,爱屋吉屋近两年一直投诉纠纷不断。2016年底,住建部公布的30家违规中介中,爱屋吉屋惨遭点名。通过“天眼查”发现,爱屋吉屋工商注册公司“满懿(上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收到大量的法律诉讼、失信信息、行政处罚、被执行信息。
市场占有率下滑、频遭投诉,加上去年楼市遭遇调控致二手房市场降温,导致爱屋吉屋门店经营更加困难,关店数量增加。
爱屋吉屋在北京开设线下门店的数量最多时有七八十家,后来陆陆续续关闭了一些门店,目前仅剩下门店20家左右。
一个拥有超过20亿资金明星企业两大错误,让它最终落败
拥有超过20亿资金,却也没有改变了它坠落的状况,它究竟败在哪里?
一、过度认为传统行业暴利,迷信价格战——导致亏损
按理说,融资3.5亿美元、超过20亿人民币的资金,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是,它却和很多携巨资进入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人士一样,犯了认识错误。
爱屋吉屋,和所有进入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人一样,偏执的认为“传统行业暴利、传统行业水平低”,要用价格战血洗传统行业。
的确,爱屋吉在最初确实有着高订单、高成交,但是高订单的背后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
1. 低佣金、产出低
2014年底,爱屋及屋在在上海推出“租客佣金全免”的火爆倒贴活动,在北京则只收租客一半的佣金(“佣金减半”活动)。
电商模式的惯用手法是用补贴去烧客户,但房地产交易和快速消费行业不同,房地产交易的频次非常低,用户很难沉淀,所以烧钱难以为继。
在上海市场,2014年底创造上海市场第一、高成交记录的背后,是佣金全免,这意味着:基本是每成交一单都是亏损,是为顾客白白服务,同时还为中介人员发着工资,都是公司拿钱烧出来的交易量,泡沫水分很大,一旦挤掉泡沫,就很危险。
而之后的二手房交易同样如此,将二手房佣金从1.5%-2.5%的行业平均水平降至1%。中介公司实际是亏损的,也是注定赔本的买卖。
2. 高底薪、成本高
最初,爱屋吉屋开出“6000元底薪”的高薪,吸引了大量经纪人,这点反倒成了爱屋吉屋发展的瓶颈。“疯狂扩张”模式下,这家创业公司已经发展到了1.6万多名员工。仅员工工资就高达1亿。
这还是在没有计入佣金提成情况下——对于房产经纪人来说,佣金提成才是收入大头——最高的时候,爱屋吉屋每收到1万元佣金,6500元由经纪人提走。
3. 巨额广告
同时,还有巨额的广告成本,来获取客源,包括密集投放的蔡明代言广告。
总结起来,就是投入了高额广告费,高底薪、低佣金,一句话“高成本、低产出”。
这种模式和当时国内诸多的o2o模式一样,成本远大于产出,注定无法持续,喊着要颠覆传统行业,但是干的事比传统行业赔钱还要多——高投入、低产出。
这种模式,也注定了亏损!
于是,在2015年11月,虽然获得了超过10个亿的e轮投资,但是持续亏损的现实,逼迫爱屋吉屋要对政策进行调整。
价格战一取消、份额立刻下滑,作为消费金额比较大行业,消费者的消费观很现实,价格低我选择你,价格升了我抛弃你!
很明显,中介电商拓客的成本是不能覆盖其佣金成本的,房产交易客户本来就是低频客户,电商的成本很高,只能用高佣金来抵销。到最后,也只能重走开门店、提高佣金的商业模式。”
中介电商本质上还是中介,中介公司的模式是逃脱不出低频次交易、大量无效客户,且成本极高的困境,中介电商的成本结构和传统中介区别不大,只是多了个app。
二、过度迷信互联网思维神话,砍掉地面门店——失去可持续的房源、客源开发、客户服务基地
没有门店,拓展和服务都受影响,房地产交易有两个环节很重要,一个是房源,另一个是信任,爱屋吉屋的做法,会导致这两个环节遭遇尴尬!
1. 失去房源、客源来源之一
无论做什么生意,客户来源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客户来源无非两种,空中的媒体广告拓客、地面的渠道终端拓客、人员拓客。
传统的中介依靠的是地面网络、社区门店网络的拓客方式。
据人民网2015年7月报道,在房源获取上,爱屋吉屋的广告带来的业主主动委托大约占到50%,30%来自爱屋吉屋经纪人开发,其他渠道占到20%。
可以看到,广告是爱屋吉屋房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6年,随着广告投放的减少,爱屋及屋通过广告带来的房源、客源减少。
很明显,广告带来客源的方式,对于地产中介而言,成本还是有点高,没法覆盖,社区中介店成本看似很高,实际上比较划算。
同时没有门店,看似减轻了资产投入。但实际上,对于原本就很“重”的房产中介行业,却埋下了重重隐患。
首先,也是最严重的,就是会给经纪人私自拉单留下豁口。
没有了传统门店做基石,辐射周围房源。有点“小心思”的经纪人很可能会找一个稍偏一些的房源自己跟房主接洽,因为房主很有可能把自家房源挂在各大中介平台上。私下交易能为房主省下一大笔钱,这种情况被称为“飞单”。
2. 在交易环节不利
除了私下交易暴露出的风险管控能力,更重要的是,线上带来的信任问题。线上交易带来的信任风险会远远大于线下。
门店对于中介来说并不是一个负担,反而是增加签约量的一个优势所在,尽管门店是以前房源信息不畅的历史产物,但现在门店在客户眼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由于房地产交易的额度较大,门店代表着房地产中介的信用和荣誉,客户高度认可,一个连办公地点都没有的机构很容易就被联想到皮包公司和跑路。
房子是非标产品,且额度较大,不是流水线,从互联网上获取房源信息到最终成交,有很多复杂的流程,而且房子的成交主要靠线下,有了实体门店,对于买卖双方而言,信任度和安全感会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海,中介行业里有很多夫妻老婆店,他们就服务一个社区,那个社区的人就是信任他们。”
作为服务业,没有线下门店,就失去好的体验感
毕竟无论租房、还是买房,都是一个体验感很强的服务交易行为,它不是简单的下单、发货行为,还要去现场看、对比。
作为服务业,特别是体验类的服务业,线下服务的价值远远大于线上的沟通。
一方面,服务业,要求快速响应,对于交易双方都看中速度,如同便利店的速度是再快的电商都达不到的一样,社区门店的速度也是线上达不到的。
另一方面,爱屋吉屋不设门店,房东想把钥匙放在中介门店里让中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