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招聘在人口基数、跳槽频次、交易模型、关联商业等四个维度与白领招聘相比,都有想象不到的巨大优势,蓝领招聘的市场估值远超万亿级。所以作为一个被低估的洼地市场,蓝领招聘重回资本市场视野也就成为了必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革命性的带来了蓝领求职习惯的改变和业务模式创新的机会,使一部分传统人力资源公司开始转型为互联网+模式,也吸引了一部分互联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这样就出现一批以“omo线上线下结合服务”新模式的出现,
一方面通过复盘中国传统蓝领招聘的创新足迹,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借鉴:
1、西路打工:是广典传媒2006年投资,耗资上亿元打造的专注于中国农民工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是中国第一家利用手机电信业务+呼叫中心+全国各地劳务工面试+劳务服务的一站式解决劳务工求职的平台,曾经高峰期每年输送上万人,但零星、散乱、不聚焦区域、无全程跟踪等弊端的存在,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崛起,2010年,它再无法维持靠烧钱发展的模式,没有走过那个寒冷冬天。
2、新农门网站:2006年,29岁的肖克文在杭州一手创建的“新农门网站”,号称全球首家农民工门户网站,希望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劳动力资源服务平台,将农民工最终转化为蓝领,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维权、咨询、休闲、交友等一体化服务。网站运行不到一年,获得了数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良好的商业模式背后要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平台的背后要有良好的根基,如何用互联网将政府、职业学校、人才中介、求职者、用工企业有机整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2009年的冬天,它不幸倒下了。
3、大谷打工:2010年,几个从美国回国的海归,瞄准中国4亿手机用户,在上海创建了“大谷打工”。其口号是:在家靠父母,打工靠大谷!专为中国4亿手机上网的打工老乡与朋友提供100%人工审核过的招工招聘信息。2011年获得了金沙江创投数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两年时间用户就达到了300万,每月能为各地企业或者人力资源公司输送上千人。非常遗憾,招聘转化的规模无法支撑公司的运营费用,靠资本持续烧钱需要团队足够的信心,加之,求职用户无法感受到良好的服务,以及服务的企业始终不足100家,在2015年的冬天,它不得不停业关闭,几百万用户只能改选其他平台。
4、中劳网:2006年成立的中劳网,是中国领先的电子劳务网站,致力于国内用工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劳务供求信息和交易平台,其使命是“让天下人有活干”。2014年获得了维西资本、青岛大学生创投千万投资。后来推出“职多多”品牌,目前在全国加盟门店达数百家,为中国劳务中介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依靠加盟商发展招聘的模式始终是一个传统的招聘模式,用户无法直接成为平台用户,且加盟商合作毕竟是松散合作,无法实现全国通盘协调和有机整合,其规模效益还有待于观察。
5、找工雷达:蓝领求职社交app找工雷达,是腾讯老兵再创业的一个品牌,2014年,上线三个月获得清科创投及龙腾资本数百万prea投资。其核心特点就主打地理位置,基于lbs定位技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就近推荐工作,在位置优先的的基础上,为蓝领筛选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但是,b端企业开发,并非直接在其他网站导入就可以,每个区域的企业分布,每个企业每天的招聘状态,企业是否分类等因素都要需要考虑,求职者如何匹配以及盈利模式是什么也都要研究。今天,我们的感觉是:雷达并是那么灵啦。
6、工多多:迅雷高管魏永刚2015年创建蓝领招聘平台“工多多”,是一款免费找工招工的软件,作为蓝领招聘求职平台,为蓝领阶层提供基于lbs的就业信息服务。获得迅雷及多家人力公司1000万元的投资。一年,由于市场扩张、无法规模化、企业合作客户零散等各种原因,公司还未奔跑就停止了脚步。
7、近多多:深圳企大信息技术公司2015年投资的“近多多”,是专为蓝领求职交友而研发的手机应用,试图通过为蓝领工人提供免费的就近求职交友移动端,帮助蓝领工人通过手机软件掌握附近所有招工信息,轻松找到附近的好工作,来填补蓝领互联网招聘市场的空缺,终结蓝领工人挨家走的找工时代。近多多耗资数千万打造珠三角地区招聘品牌,在专业蓝领招聘领域第一个找形象代言人窦文涛,同时大量投放终端广告。可是,蓝领人才服务行业运用较重,并非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广告和代言把品牌做大。另外,蓝领人才流动性强,也非用互联网拉新用户看日活的方式可以达到的交付效果。很快,近多多耗资数千万的品牌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市面上的几个典型代表企业,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差距!
其中以优蓝招聘(原优蓝网)、打工巴士、一米工作、我的打工网等为代表。这一模式强调对求职者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提升蓝领招聘的及时性、服务效率和用户粘性,并强调用户线下求职体验(门店)度和品牌忠诚(社群)度。模式的优势、发展速度以及未来的前景,都让这类品牌备受资本青睐,成为蓝领招聘的主流模式。
1、优蓝招聘
优蓝招聘是由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天坤国际转型而来,其业务以“直送到企业、真实有保障”为特色,为求职者提供免费、真实、专业的服务;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优蓝招聘已拥有4000万注册用户;覆盖全国300个城市(拥有300个实体分公司、1000个线下服务站);其互联网团队来自于腾讯、阿里、智联、盛大、芒果网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专业技术团队规模超过200人;据优蓝招聘公开资料显示,其2017获得国内6家知名投资机构a轮近3亿元人民币投资;据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oot数据显示,其品牌“优蓝招聘”是全国下载量第一的app,也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对求职者提供“求职、培训、金融、保险、社交”等服务,对企业能提供“招聘、派遣、外包、薪酬”等多项协同业务。有别于中国其他人才公司的是,目前该公司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管理了20余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近100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苏州、常熟、盱眙、赤壁、南昌、宁波等地建立了超过1000人的招聘呼叫基地;每天能处理超过10万人次的招聘投递简历;同时在印度、越南等“一带一路”10个国家设立了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蓝领教育、培训、招聘、外包及蓝领相关业务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2、一米工作
一米工作以“制造业工厂”招聘为特色,采用同优蓝招聘类似的去中介直送模式;据公开数据显示,一米工作注册用户为800万,其服务网络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10余个城市;技术团队拥有多背景,团队规模未披露;据媒体报道,一米工作2015年即获得上海观臻3000万a轮融资,是较早获得融资的蓝领互联网招聘品牌;据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oot数据显示,其品牌“一米工作”是全国排名第二的app;对求职者提供“求职/社交”等服务,对企业能提供“招聘、派遣、”等业务。一米工作也在部分城市进行拓展,希望复制模式和扩张地盘。
3、打工巴士
打工巴士是全国领先的专业互联网蓝领求职服务平台,采用o2o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包括:pc端、wap、app、自媒体产品;线下包括:自营的综合集散中心、品牌终端店、合作的机构服务方等,为蓝领人群提供就业、保险、金融、培训、生活消费等方面的社群服务,全面构建蓝领服务生态系统,助求职者乐有所业。打工巴士每日时时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岗位涵盖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物流业等。拥有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地区、华中地区100多个城市10万多家企业招聘资源。1v1专业客服人员为求职者提供7*24小时就业服务,推荐最优企业,安排求职行程,专业接送、培训、一站式免费办理入职资料,彻底解决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以求达到免费、高薪、专业、便捷的服务标准。
4、我的打工网
我的打工网是昆山、苏州地区知名的蓝领招聘平台,依托“经纪人+集散中心”模式,通过传统中介、派遣公司向企业进行蓝领输送服务。我的打工网主要在昆山地区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拥有100万注册用户,9家自营门店,技术团队近100人,2014年8月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8月完成a轮融资800万元,2016年获得了b轮融资。我的打工网聚焦于苏州昆山区域,形成了较好的招聘氛围和效果。但全国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求职、周薪薪等产品,不直接对接企业,为中介公司、派遣公司服务。其经纪人团队大约300人,深耕用户,为求职者提供贴心服务,用户较为信赖。其互联网平台效应还未形成,目前在积极布局其他城市。
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蓝领互联网招聘进行回顾和复盘,通过对目前市场较为活跃的几家品牌公司进行7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基于自身发展基因、团队、规模和资本的情况,各蓝领招聘平台均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差异化。基于以上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
1、每一个创始人最初的梦想都是美好的,大体也有相似之处,为何后来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呢?创始人的顶层设计很重要,创始人的整合能力很重要,创始团队的承载能力和执行能力更重要。
2、人力资源服务白领细分领域格局基本形成,猎聘即将香港敲钟,前程无忧突破300亿,智联招聘回归主板进行时,科锐国际上市后扩张中;互联网社保代理、薪酬外包、hr技术平台公司等一大批公司获得了融资。唯有蓝领,暂时还是蓝海!所谓蓝海,不是没有竞争,而是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创新模式下的引领性巨头企业。
3、中国蓝领人力资源服务业普遍分散,不规范,模式传统,产品单一、区域性封闭发展,普遍公司无战略、品牌、营销等规划。尽管新三板上市了几十家公司,他们绝大部分都是都逃不掉“区域性公司,产品单一、模式传统、规模较小、无法持续增长”等标签,所以无法交易和融资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下一步面临的必将是退市或者被并购。未来,一定会有一家像“携程”模式一样改变了票务公司,像“链家”一样升级了房产中介,更会有一家像“阿里巴巴”一样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格局。
4、产业链、平台化、资本化、国际化是日本瑞可利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巨头的几大杀手锏!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后告诫大家,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恒心,没有产业报国的胸怀和情怀,是很难成就一家民族品牌。真正的独角兽,不是简单的催生出来的,而是需要用工匠般的精神才能打磨出来的!
我们真心希望有一家或者多家蓝领人才服务行业的公司,具有本土化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借助科技和资本的力量,大胆革新,断臂前行,缔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