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暖宝宝当“膏药”贴 大妈被烫出水泡


巴中晚报讯(记者全威帆) 暖宝宝是冬季常见保暖产品,因为小巧便捷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一部分人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被烫伤的情况。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彭煜提醒,有些物体摸起来并不是很烫手,但如果和皮肤长时间接触,也会造成烫伤。
保暖产品使用不当易导致烫伤
暖宝宝当膏药贴一天后背被烫肿
68 岁的张大妈家住通江,常年腰痛。近日,张大妈的子女为其买回一袋暖宝宝,让她贴在腰上暖腰,但张大妈却以为这是可治腰痛的膏药,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背上。“后来觉得有点痒,就以为是‘膏药’在发挥疗效了。”张大妈说,贴在背上一天后,她不仅觉得烫,还又痛又痒,这才撕下暖宝宝,却发现背上红肿一片,还起了一个个水泡。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任术珲介绍,像暖宝宝一类的取暖产品,不能直接贴于皮肤上,而且要避免在同一部位长时间使用,随时确认皮肤状况。
无独有偶,巴城的何女士最近也因为保暖产品使用不当被烫伤。“每天早上乘公交到兴文上班,实在冻得受不了。”何女士说,她前日早上上班时,便将暖身贴隔着秋裤贴在了肚子上,下午时觉得肚子有点痒,但没在意,等晚上回家才发现肚子被贴的部位已红肿。医生解释,这是低温烫伤。
避免使用三无产品 老人儿童等慎用暖宝宝
晚报记者走访发现,暖宝宝在线上线下的销量不俗。巴城一些超市及药品零售店均有销售暖宝宝,每片售价一般在3 元到5元,有些仅需1 元,网上购物平台上的暖宝宝的种类更是繁多。医生提醒,市民应避免使用三无产品,老人、儿童和皮肤对温度变化不敏感者,在使用保暖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谨防低温烫伤。
医生介绍,当皮肤与高于体温的发热体长时间接触后,一般超过42℃就有可能造成烫伤,引起局部红斑、水泡等症状。人在肢体活动能力差,比如偏瘫、醉酒或注射过麻醉的情况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暖宝宝。如果不慎被烫伤,应尽快取下暖宝宝,用凉水持续冲洗患处降温,并及时就医。

做子女的应该多给老人家普及下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