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厦门等东部四市助力甘肃省186万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

每日甘肃网9月20日讯(记者李杨 聂鑫)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近日,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牧厅 、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计委、省工信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我省将通过与东部协作四市(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共同努力,助推甘肃省2020年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现摘帽退出,186.8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计划》明确提出,我省将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项目支撑”等方面的措施,将甘肃省和天津市、临夏州和厦门市、定西市和福州市、陇南市和青岛市各项合作事项落细落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通过与东部协作四市共同努力,助推甘肃省2020年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现摘帽退出,186.8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天津市帮扶的兰州市3.26万人、白银市14.64万人、天水市25.7万人、庆阳市21.48万人、平凉市17.23万人、武威市5.56万人、甘南州4.74万人,共92.61万人;厦门市帮扶的临夏州26.01万人;福州市帮扶的定西市36.53万人;青岛市帮扶的陇南市31.7万人)。
【重点任务摘录】:
资金:东部四市今年安排15.17亿元用于扶贫协作
争取东部四市加大对我省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项目需求对接。2018年,东部四市确定安排市区两级财政资金15.17亿元用于扶贫协作(其中天津市7.6亿元,福州市2.47亿元,厦门市2.4亿元,青岛市2.7亿元)。2019年、2020年,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对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要求,结合各受援市(州)、县(区)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加强同东部协作四市的对接力度,积极争取落实资金,确保未来两年内,帮扶资金逐年增长。
帮扶资金严格按照《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行管理,资金分配综合考虑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计划,根据贫困深度(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等因素,由省或市州切块下达到受援县,项目的立项、实施、管理和带贫成效等的主体责任全部落实到县。年度资金要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到村到户项目,重点用于未脱贫、已脱贫、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项目,在确保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前提下,也可用于“扶贫车间”建设、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干部和基层专业人才培训等项目。
医卫:有需求贫困县县级医院 每年将获派专科团队长期指导帮扶
东部市协作医院以对口帮扶我省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为重点,以协作医院组团式帮扶为措施,每年为有需求的贫困县县级医院选派1支2-3人组成的专科团队,实行长期指导和帮扶,强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县域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和能力。以我省贫困县县级医院妇产科、儿科、骨科、消化科、呼吸科、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等薄弱学科为重点,每年由东部市选派相关专业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技术人才开展长期帮扶,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面技术指导,同时开展师带徒活动,每人带教2名以上业务骨干。此外,我省贫困县县级医院每年选派部分骨干医师赴东部市进修学习。
以我省贫困县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按照东部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相关专业,各县每年组织开展2-3次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和水平, 促进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协同开展。
产业: 为产销两地客商搭建合作群
《计划》提出,将充分发挥天津市、福州市、厦门市、青岛市等协作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产业、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合作,培育发展甘肃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积极对接东部协作市,鼓励引导东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到甘肃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组织甘肃企业到东部协作市学习培训,逐步提升甘肃贫困地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及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贫困片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2020年,每年在我省开展产业合作的东部协作四市投资企业数、实际投资额、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数和社会帮扶资金数保持一定幅度增长。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东部协作市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我省将充分发挥兰洽会、津洽会、厦洽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在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帮助设立甘肃优势农产品专卖点,销售甘肃省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加强产超对接、促进消费扶贫。在天津、福州、厦门、青岛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菜、果、薯、药、牛、羊”经销户中遴选一批合作意愿强、商誉高、有实力的经销商,与甘肃农产品经销企业和产销大户对接,开展一对一沟通交流,逐步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起产销两地客商合作群。
《计划》还明确提出,2018—2020年,我省将通过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消除村集体空壳村等方式,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建设发展一批村集体经济。2018年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在我省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563个。2019-2020年,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在贫困村的全覆盖。2018年—2020年,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对全省726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720个),全省计划培育3万人以上,每人平均带动贫困户5户以上,带动贫困人口60万人以上。2018年,计划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7936人,2019—2020年计划,每村培育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争取到2020年实现我省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全覆盖。
劳务:发展“居家式扶贫车间” 促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计划》还提出,我省将采取岗位培训、创业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2018-2020年,计划培训44000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000人;计划输转劳动力22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100人,支撑和带动11000人达到现行标准下脱贫的收入水平。通过资金奖补,金融支持,土地、用房、水电扶持等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支持东部四市企业到我省结对帮扶贫困县的乡镇、村兴办扶贫车间(通过家门口的加工车间,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18—2020年通过发展一批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等类型的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推脱贫攻坚。
据了解,今年东部四市171个街道和乡镇已与我省贫困县171个乡镇达成结对帮扶关系,139个社区(村)与我省139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福州市56个乡镇(街道)与定西市56个乡镇签订了帮扶协议,庆阳市7个县初步确定100个村与天津市街道(社区)开展手拉手试点活动;临夏州77个贫困村与厦门市77个村居结对,厦门市23家国有企业和一批民营企业与临夏州45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村活动,每村帮扶不少于30户贫困户,直接帮助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