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老师们也需加入在线教育进行自媒体营销

互联网入侵教育行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来,更是带来数不胜数的线教育平台,有做内容型的有做服务型、有b端的现在摆在一大批野心家面前的并非是如何抓住时代的尾巴,而是如何盈利的问题。曾几何时。事实上电影资源免费下载网站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市场表现力也逐渐提升。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演讲》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并预计在2017年达到17339亿元规模。线教育用户人数达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20326万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任何人都无法淡定,谁先迈出盈利的一步,谁就掌握主动权,领航行业。虽然早前笔者总结了一篇关于在线教育的十大盈利模式的问题,可是只能作为一个知识型的文章阅读,而对每个在线教育平台指导性并不大。
而这次笔者结合下时代背景与产品、人性等东西,首次说下一种未来将会大行其道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也是方便,就是让老师做成自媒体,把自媒体做成产品或许局部从业人士会表示他教育理想是为了解决教育环境所存在不公平等问题,但是笔者想说的理想实在太耀眼,教育工作者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理想?
个体户、工作室大放异彩
过去,教育机构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结构,而如今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个体越发占据优势。比方90后的宣言:想要的现在就要。教育机构的变化体现在越发多的老师冲出机构,凭借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玩起培训来,而且活得滋润。经历几轮融资邢帅学院,借助yy教育平台,当初邢帅一个人讲课开始到如今一个组织的演变,而网易云课堂秋叶老师的和秋叶一起学ppt就是这几千门课程中的一门,这门售价仅99元的实用技能课程,已经获得了近九千名用户购买学习。另外据笔者所知的老师们也都是低调的赚钱,从不抛头露面却能够保证每月盈利高达几十万。
另外现在学生们对于培训机构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过去,学生们只看机构品牌。而现在学生们更倾向选择喜欢的老师。甚至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叫老师去外面讲课,只要是这个老师,就喜欢,而老师是否属于某个教育机构反而并不关心。目前的现在线教育更好的时代,也是老师们更好时代,能否借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就靠老师们魄力和魅力以及能力了
老师自媒体化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需要抛弃过往一些教育机构强加给老师的概念,拥抱不同思维的碰撞。教育机构的名师是如何成为“名师”呢?大概很多老师都有疑问,同一起跑线上,为何他人能够被当作名师打造?而自己却无法得到高报酬,高关注度。究其原因,皆是懒惰与思维局限!每位名师的心理绝不是把自己当作老师,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输出渠道。
那么问题来了老师做自媒体,为何会带来在线教育的盈利
当每个老师都是一个自媒体的时候,凭借原有的积累,招生没有问题,而老师通过自媒体能够进一步传达的更加广泛。个性化的时代,教育领域自媒体的产品就应该顺应学员自身的需求而来。每个老师都在自媒体的时候,对于机构而言,就是有无数个的代言人。过去是企业为老师代言,而如今是老师为机构代言。
另外自媒体如何盈利?老师自有自己的思考,而机构只需要为老师们提供协助就可以了老师要开课,可以。自己去招生、去营销、去讲课,或者自己去做社群,只要你能开,那可以去做。而作为平台,帮老师负责所有的后勤或者一些分成比例就足够,相当于一个家政。从自己讲课,吸引一大批人付费后,其实就是早前的自媒体人,而如果仅仅是自媒体就足够吗?非也,还需要产品化。
自媒体老师产品化
对于在网易云课堂上开课的秋叶老师,所有的课程都会上传到网易云课堂,同时他会建立自己的社群,比方他开设的几大微博、还有自己的几万粉丝的微信,这是借助社交的工具实现自己产品化过程。而且每个上过秋叶老师的课程的学员都不会感受到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是自己朋友一样。
老师转向自媒体,想要拥竞争力,就必需要做好产品化。当你从自媒体的思维,跳出到产品的思维后,就会有另外一个片天地,所做的与所想毫无节操可言。中欧教授李善友说过的一句话:产品即广告,产品即营销,当作为一个产品去运营的时候,老师的自媒体就具有自传播的力量与自我营销的力量。
总结:
在线教育想要形成模式、教育领域的颠覆就必需改变激进教育的操作模式。如果在线教育还是走激进教育机构招生模式,过度的依靠保守的招生思维,那么 终还是只能走与激进教育一样的困局。试看如今有多少在线教育平台是能够盈利的?不要在他人圈定的地方里面打滚。依靠yy而暂时成功的邢帅学院,依靠网易云课堂收入百万的秋叶老师,还有依靠qq群成功的某位心理学老师等等,皆是做出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线教育呼吁模式上的创新者,只有创新只有革新才干够打破传统,引领行业的发展。
不用担心老师胜利之后会逃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可复制能力。新东方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有抱负的老师或者员工?因为现在每个想到新东方都变成一个守业者天堂的地方,这就是不缺人才的地方。互联网时代要给到未来的员工一种吸引力,而非单纯的待遇这些物质层面的打造一种基因,把基因播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