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嘉兴人”的自述:从平淡生活间的悠然自得到忙里忙外中的愁眉苦脸


我是一个在嘉兴市区生活了快24年的“老嘉兴”了,1993年出生在月河边,轻风细柳,小桥流水下,有人家。
傍水而居的好处是童年的时光多是鱼虾,拉着上班归来的爸爸,在夕阳余晖下用网兜捞鱼是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叠在一起,连影子都是笑的。
爸爸妈妈都是普通工人,工薪家庭的收入,在那时显得温馨和睦。周末时间小手牵大手的逛逛地“出趟远门”逛逛江南大厦,生活的惬意悠然。
那是1996年。
那时候的嘉兴城很小,早晨在妈妈的目光中和邻居小姐姐手牵手去上学,穿过一条小小的街道,拐一个弯就到了学校,学校也不大,砖房白墙,三层小楼,那时候还没有塑胶跑道,连煤渣的都不是,早晨出操一个个小脑袋歪歪扭扭的站在水泥地上,对着前方的五星红旗唱国歌。
那是1999年。
千禧年过后,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搬家,那时候觉得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是现在的东升路和越秀路交叉口,每天上学变成坐在爸爸的脚踏车尾,抓着爸爸的衣角,背着的小书包摇呀摇,两只小脚在车轮前荡呀荡,去时朝阳漫天,来时晚霞殷红。
家里的房子3000一平,爸爸妈妈的工资2000一个月,不多不少,足够开怀大笑。周末时间,一家人去江南大厦逛逛街简直是能想到的最佳享受。2000年南湖大桥和嘉兴大桥建成通车了,哦,好的。
那是2002年。
从第一次看到汽车,觉得好生稀奇,到街上汽车渐渐多了起来。放学的时候,看到同学坐上家里的车,稍有点儿羡慕,可还是笑嘻嘻跳上爸爸的自行车后座,微风拂面,飘着孩童的每日趣事和大人不时的爽朗笑声。家门口站着穿着围裙的妈妈,夕阳映红了脸庞,咧着一张嘴,笑的很甜。
华庭街开业两年,购物方式从单纯的江南大厦戴梦得增加了“去华庭街转转”这个选项。
爸爸妈妈的工资稍微涨了一点,3000出头,比房价稍微低一点点,很少有人想着贷款买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家,那是真的称为“家”的家。
那是2005年。
中考那年,汶川大地震,爸爸单位捐赠爱心包裹,花100元买了一个,是花过的很大的一笔钱,4个月后收到灾区一封信,稚嫩的文笔和写的着实不怎么样的字,那是至今收到的最沉重的感谢。
家里换上了电瓶车,妈妈换了单位,上班需要40分钟。高中在城北,北站的北,骑车需要半小时,那时候觉得,嘉兴好大。江南摩尔开业1年多,和大润发撑起了整个城西,聚会的常见地点是渐渐遍地开花的KTV。
上海房价在飞,2-3万一平的价格,上了新闻。嘉兴的房价上了5000,巴黎都市尾盘刚刚开售,2000出头的样子。爸爸妈妈收入没怎么变,还是刚过3000。骑车穿梭在车来车往间,与同学聊天欢笑,好不热闹。
那是2008年。
高考过后,分数并不怎么喜人,一咬牙去了北方,皇城脚下。一个人背起行囊,从老城站出发,18小时火车的颠簸,来到天津。高铁南站刚刚建成,第一次知道原来嘉兴还有余新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
那时候的高铁南站,好远好远……市区房价7000,罗马都市还在建造,中港城盛大开幕不久,新南湖区的概念刚刚进入大众眼帘,
那是2011年。
勤俭路开始改造了,南湖新区崛起了,东进南移的城市规划是大家的嘴边事。月河街区、旭辉广场成为大家的新宠,江南大厦、戴梦得刚改造完成不久。越来越多的朋友搬往南湖新区。
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变好,在买第二套房还是继续投资之间摇摆不定。那时候,普通工人工资4000,房价7000……很美好。
那是2014年。
房价在飞,12000的市区房价已经是有价无市,还要绑个车位算上精装,二手学区房2W出头,同样供不应求。说了好几年的接轨上海终于有些眉目,计划中轻轨路过,BRT横穿,嘉兴不仅有一环、二环、三环,现在还多出了外环。
我开始工作了,坐在高高的办公楼里,每天对着电脑,窗明几净,望着灰蒙蒙的天,工资3000。面对拔地而起的高楼,无比怀念曾经的傍水而居和夕阳下的欢声笑语。
今年,是2017年。
爱极了嘉兴的慢节奏和糯糯的吴方言。外人不懂,说嘉兴人恋家,不知上进,不懂奋发,殊不知,于清风明月间端坐柳树旁细品诗词是嘉兴人的专长,在小桥流水边轻摇浮扇斟酌字词佳句是嘉兴人的爱好。故水乡嘉兴不出武者斗士,她孕育文人墨客。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烟雨楼前一蓑烟雨,景美。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笔下的江南侠客,离骚。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出生江南的徐志摩,浪漫。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自己的风景,塞北的大漠孤烟,北平的银装素裹、高坡的一缕孤烟、泰山的一览众山、中原的长河落日,南海的惊涛骇浪……当然,也有江南的春江花月夜。
嘉兴就是这么一个宜居的城市,不求多高的经济收入,也不求居高人下的“一览众山小”,老嘉兴在这里感受生活,早起一杯茗茶,夜间一壶清酒。劳作间友人步行而过,相视一笑;闲暇时三五知己共游南湖,促膝而谈。
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不好,只是,能否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的孩子,在年幼时,也受益于低矮楼房间的邻里关系,也醉心于鸟语花香里的水网密布。而不是早早地在高楼林立中匆匆而行,抬头是住房动辄数万的巨型广告屏,低头是工资3000的窄小工资条。

好文章 顶起来~
我觉得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文化,嘉兴现在的发展,背离了她的文化。

好文采啊楼主
楼主好棒!!
诗情画意早已不在,浪漫时光随逐远去,嘉兴已不是嘉兴人的嘉兴,留下的是伤痛和回忆,
嘉兴真的是个好地方,就有一点,我们被城管打了两个月了现在没人给管!派出所更是套路多多!!!!

成长的烦恼,成熟的苦恼。当你感慨美好时光总在昨天,但是你只能选择面对。
小时候的鱼米之乡已经今非昔比。
我觉得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文化的。嘉兴现在的发展……背离了她的文化底蕴
现在没法“不求多高的经济收入”了。。。
满满的都是回忆!时光流转,小城故事已面目全非。
给化身孤岛的鲸评分:积分 +1理由:
然而政府不想,接轨,卖地,高房价,只是为了财政收入。这样的接轨,嘉兴的老百姓还真不希望。医保不通用,医院还是原来的医院,哦不,有点不一样了,个别门诊费高了,教育还是原来的教育,大学分数线无差。关键个人的经济收入又没变化,但是房价长了,等于说你现在的收入不比往年了,显得少了。
时间不对啊,汶川地震那年花100元是很大一笔钱么?
嘉兴已经落后,但嘉兴不能一直落后啊。
现在的嘉兴正逐渐变得更加浮躁和功利性!
文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