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图片来源: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期间嵌合体也做了许多的调整,调转了产品研发的方向,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
本文转载自「科学」。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关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此次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诞生无疑是向建立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那么克隆猴是否会超越「小白鼠」成为新一代实验动物模型呢?
体细胞克隆猴:无限「复制」不走样
此与人类基因最相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是一项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体细胞克隆就是一种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母体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与胚胎克隆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呢?
简单地说胚胎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且数量有限理论上讲它不能无限分裂也就是说不能够制造出足够多的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动物。
但体细胞克隆不同体细胞没有细胞全能性是执行特殊功能的但部分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可以实现无限增殖理论上讲它可以产生无限量具有相同背景的动物。同时体细胞克隆在基因编辑上也更简单。
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介绍说:「基因编辑在胚胎克隆上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脱靶等。但在体细胞克隆上进行基因编辑时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
据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介绍体细胞克隆猴主要有三个难点: 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 卵细胞容易提激活 往往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 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需要采取新技术对其「保驾护航」。
经过不懈努力孙强团队采用体细胞克隆的方法 成功突破了克隆猴这个世界生物学沿的难题首次克隆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猕猴「中中」、「华华」。
通过 dna 指纹鉴定「 中中」和「华华」的核基因组信息与供体体细胞完全一致证明姐妹俩都是正宗的克隆猴。据悉只克隆猴「梦梦」也将在今底诞生。
超越「小白鼠」成定局?
理想的动物模型是人类探究疾病、进行基础医学试验的重要工具。据蒲慕明介绍克隆动物是为了进行相关研究现在科学研究常用小鼠但小鼠和人类相距太远与人类最相的实验动物就是猕猴。
因此各国科学家进行研究都要用大量的实验猕猴。但是在自然条件下想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准确找出致病基因或评估药物是否有效需要大量的实验猕猴而体细胞克隆猴能够实现在一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克隆猴的诞生就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孙强说。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亦表示:「克隆猴的诞生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对于研究动物模型乃至细胞编程、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后成为个体的这整个过程都非常重要。体细胞克隆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后续可产出许多成果可研究同一遗传背景的猴子个体乃至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下、不同个体之间对于病毒感染、免疫和疫苗的反应。」
谈到克隆猴动物模型对医学研究的意义张林琦说:「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均一研究反应会更明确可降低很多由于遗传背景不单纯而引起的『噪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不考虑猴子的繁殖时间用同一种遗传背景的猴子开展相关的医学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克隆猴的诞生可以与目『小白鼠』的地位相媲美。」
「考虑到小白鼠在遗传进化、生物学特性上跟人类差得很远很多在小鼠动物试验中发现的现象和结果与人体中的发现存在很大差别。而在与人类越接的物种身上进行研究的结果会更加接人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显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人同为灵长类动物的克隆猴比『小白鼠』更重要可以说体细胞克隆猴超越了『小白鼠』。」
脑疾病领域受益最大
专家介绍通过体细胞克隆出的模型猴将为脑疾病、免疫缺陷、肿瘤、代谢等人类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全新景该技术受益最大的将是脑疾病领域。
目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据介绍下一步孙强研究团队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利用体细胞克隆出有基因缺陷的疾病猴模型用于不同疾病的研究和新药测试。在提升克隆猴成功率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大批具有完全相同遗传基因的猴群。疾病由哪个基因控制?在猕猴身上有哪些表象行为?对比这些猴群就能够进行准确分析。
如今科学研究已经掌握很多脑疾病的基因变化基础如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相关的疾病等科学家们接下来将要利用体细胞克隆猴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体细胞克隆猴或将超越「小白鼠」成为更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