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宣布和友达和解 40亿增持华星光电股份持股已达8571%sip
tcl集团(000100sz)近日在面板领域的动作颇多。
9月26日晚间,tcl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与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在 2017 年 9 月 24日签署了《和解协议》,并表示双方之间在显示技术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达成全面和解,有关争议已按照双方同意的方式得以解决。 公告显示,自 2013 年起,友达与tcl及旗下华星光电因显示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产生了多起争议。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随着大陆面板产业的兴起,台湾地区面板厂商员工屡被高薪挖角,人才与技术的流失曾引起台湾面板业界担心。友达此前曾对tcl等方以及跳槽前员工提起诉讼。
有观点认为,双方的和解与台湾面板产业目前的低迷以及大陆面板厂商在液晶面板领域市占率的持续升高有一定关联。tcl方面表示,本次和解的达成将促进两岸同业合作,为华星光电的全球化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友达和解的数天前,tcl集团刚宣布将斥资4034亿元收购华星光电10%左右的股份。
9月22日,tcl集团宣布,其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长江汉翼、星宇有限、林周星澜、林周星涌、林周星源、林周星涟合计持有的华星光电1004%股权。交易完成后,tcl集团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股权,而华星光电剩余的股东还包括国开基金持有的1100%股权以及粤财信托持有的328%的股权。
tcl集团的最终目标是100%持有华星光电。tcl集团同时宣布,根据其与国开基金及粤财信托签订的相关协议,tcl 集团将在未来按照协议约定条款回购国开基金及粤财信托所持有的华星光电股权。
华星光电成为 tcl 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
tcl 集团2017半年报显示,当期其营业收入增长 793%,达到 522 亿。当期取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592 亿元,同比上升 724%;其中,华星光电当期1354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92%,占到总营收的26%。而其548亿元的ebitda,同比增长1497%,占整体的925%。
值得注意的是,华星光电单独上市的计划已被tcl集团放弃。据了解,华星光电是tcl集团内部融资需求最大的业务板块。华星光电此前曾两次试图借壳深纺织在a股上市但都未获成功。
事实上,tcl集团在2017半年报中已经提到,受制于国内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限制,将华星在 a 股市场分拆上市的计划受阻。根据现有中港两地监管规则,tcl集团计划将tcl集团作为华星的融资平台,将终端产品业务逐步整合到香港上市平台。
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今年9月的ifa展会间也曾对外表示,对而言,资本投入最大的是华星光电,我们曾经想过把这一个业务分拆上市,但受制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允许业务分拆,所以我们就只能考虑以tcl这个集团的平台来为华星融资。
华星光电将彻底纳入上市体系:tcl集团收购10%股权获证监会核准
11月6日晚间tcl集团发布一则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核准。tcl集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华星光电的100%控股权。
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长江汉翼、星宇有限、林周星澜、林周星涌、林周星源、林周星涟合计持有的华星光电1004%股权,交易价格为4034亿元,全部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后,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股权。 一度华星光电筹划独立上市或借壳上市,但最终搁浅,在今年ifa展上tcl集团创办人兼董事局主席李东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称,受制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不允许业务分拆,华星光电单独分拆上市的想法最终作罢。所以在考虑将华星光电纳入tcl集团这个上市+体系。
tcl集团近年来持续调整业务架构、优化融资平台,计划将tcl集团作为半导体显示业务的融资平台,将终端产品业务逐步整合到香港上市平台,以更客观清晰地体现集团及主要产业的市场价值。
此前的9月20日,tcl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华星光电股权至8571%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9月30日,tcl集团转让tcl通讯49%的股权,引入了具备产业背景和业务资源的战略投资者。正按照规划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导产业。 2009年11月创立的华星光电,主要从事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由tcl集团与市深超科技共同设立,最初注册资本10亿元,tcl与深超科技分别认购50%。那之后的七年间,经过九次增资和六次股权装让,华星光电注册资本达到18342亿元,深超科技退出,tcl持股比例达到7567%。如今tcl再斥资40亿元持股比例增至8571%。
受益于华星光电的液晶面板业务盈利大幅增长、多媒体业务持续改善以及金融与投资业务表现较好,tcl集团近日交出了今年前三季颇为亮眼的业绩成绩单,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221亿元,同比增长582%;实现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486%;其中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