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曾经不上征信的贷款随便贷,现在有了大数据后悔了

曾几何时,网络贷款让那些被银行拒之门外的朋友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简单的申请材料,快至几小时就可以到账的批款速度,一时间,引无数资金困难户纷至沓来,这个平台借500,那个平台借2000,幸运点的批一万,短短几天内,银行卡内存款就变成了数万元。
这中间大多数的借款客户都是因为临时周转,后期也是按时还款。也有小部分人,是抱着借了不还的心理,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网贷不查征信,只看芝麻分,借款后即使不还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征信。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有一位朋友来找我,想申请一笔银行贷款,这位朋友在当地一家国企上班,当时我看到了他的个人征信报告,信用记录非常良好,信用卡按时还款,房贷还款记录也是正常的。然后按照流程帮他进行申请,在我看来,这样的资质批款通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他是上午来申请的,当天下午他就收到了拒贷短信提醒,我立马查看系统,显示的是大数据未通过。后来他才跟我说,自己有几笔网贷,加起来不过才几千块,因为不上征信,所以就没有怎么还款,而且是在一个贷款群里别的网友告诉他的,这样的钱不要白不要,而且还教会他如何面对对方的催收技巧。
“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几千块是小便宜,银行的低利息贷款做不了才是大亏。
那位朋友一直都以为那些网贷不上征信,银行是看不到的。
其实,随着我们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络信息的爆炸增长,我们国家早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个人信用方面,上有高大上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间有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阿里,腾讯等8家征信机构,最后还有各种第三方大数据机构。
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金融行为,信用行为都被以上三个机构所记录。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申请借款时,审核机构会分别查看不同机构的信用记录,而不单单是只看我们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这个单一数据。
个人大数据信息
富兰克林说过,“信用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如今,借款不还的后果,最多也就是不能奢侈性消费,无法做高铁,无法做商务舱,子女无法上昂贵的私立学校。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各个信息机构对用户信息的共享机制,或许在不久后,我们出门只需要带一张“个人信用卡”,上面记录了我们各个方面的所有信息。
也许,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信用时,以后结婚前除了需要做个婚前检查,也会互相看看彼此的信用报告。
信用是无价的,或许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信用是何物,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个人大数据)
所以大家收到那些网贷短信时,请谨慎点击,如果有借款的,有能力的也要按时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