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七十二爿半桥
不知还有多少菱湖人能说清七十二爿半桥的名称及来历:
1、安澜桥,菱湖人最熟悉的桥。
2、永安桥,在安澜桥外,袛园寺西。早圮。旧址在丝厂内。
3、小平桥,在北栅外,跨引线浜。早圮。
4、太平桥,在安澜桥西堍湖西墩,石平桥,乾隆十四年(1749)金天闻筹建。1948年建医院拆除。
5、襟带桥,在北湖西墩,额名“金带”。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三孔石架桥。自60年代始,由造船厂逐渐填河拆除。
6、长生桥,在南湖西墩,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五孔石架桥。60年代始,由造船厂逐渐填河拆除。
7、利济桥,连接大西栅与湖西墩。康熙初年(1662)建,愿系木桥。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建。1962年改为水泥斜铺。南端填一孔。桥尚存。
8、探花桥,俗称斜桥。三孔石桥,跨斜桥河通大西栅,道光十七年(1837)定名探花桥。咸丰辛酉(1861)毁。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上有小庙供财神像。《菱湖纪事诗》:“湖边喧闹米盐饶,伐鼓齐停估客饶。最好半间小屋宇,斜风不怕过斜桥。”1964年填河拆除。旧址在人民中路环河路口。
9、状元桥,原名上岸桥,跨斜桥河。三孔石架。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改名状元桥(与探花桥同改)。1964年拆除。故址在人民中路119弄口。
10、永安桥,俗称环桥。一孔环石,跨斜桥河,在小西栅口。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1963年拆除。旧址人民中路南端。
11、王家桥,鼎家白地及久思堂。三孔石桥。抗战时渐瀎。旧址茧站东侧。
12、乾元桥,俗称栅口桥。三孔石桥。在安澜东堍,自男向北。1959年丝厂扩大拆除。旧址在丝厂大门前。
13、星桥,在北栅街跨星桥港。一孔环石,在1975年曾加阔改成平桥。1984年填河拆桥。
14、望河桥,跨望河。一名望湖,曰“西湖在望”。一孔环石。1958年填河拆桥。旧址在建国路西侧。
15、鼎甲桥,原名丁家桥,明丁梦白建。一孔石架。顺治年丁逸庵重建,改名鼎甲。光绪十年(1884)重修。
16、元宰桥,在龙湖书院原大门前。一孔石平桥。1946年建青树学校时拆除。
17、仁善桥,在龙湖书院原大门东侧,石平桥,通沈瓒坟。1946年建青树学校时拆除。
18、宝带桥,在袛园寺后,跨野猫路港。三孔石架。通丁家荡。故址在化学厂。
19、莫鼑桥,跨圣堂港,一孔平石。宋朝洗马莫鼑建。同治十一年(1847)重建。1959年丝厂扩建拆除。故址在莫鼑弄底丝厂内。
20、系马桥,跨星桥港,三孔石桥。“旧传是项羽系马处”。1974年拆除,另在青年路(塘路)口建水泥桥。1984年填河拆除。
21、积善桥,跨塘路港,在肖山弄口。桥已圮.
22、脉桥,原名永福桥,跨孙家廊市河。单孔石桥。同治年吴颉章重修。1959年填河拆除。旧址在塘路口。
23、宋家桥,三孔石桥。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适吾湖钮福保夺魁,易名夺魁桥。1970年改为水泥平桥,改名广场桥。1994年拆除。
24、宋家桥北堍,自东向西一桥,两桥相连,故称一步两爿桥。旧址在公园南路直接口。
25、木桥,在务桥东侧,龙园茶馆后。1059年填河拆除。故址在建国路朱家弄口。
26、浡澜桥,在杨家弄底。一孔石平桥。光绪二年(1876)重建。《菱湖纪事诗》:“阁阁青蛙莲叶津,交交贡鸟海棠春。浡澜桥水声呜咽,似唤东阳姓沈人。”此桥系东阳人沈浡、沈澜所建。1955年此地划归丝厂拆除。旧址在杨家弄底丝厂境内。
27、卢家桥,在五桂厅前,三孔石架。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时改石桥,易名安乐桥。1985年填河拆桥。旧址在星桥路天主堂街口。
28、福秀桥,在邱家湾,平石桥。旧址在建国路宁绍路口。
29、胜祖桥,叶胜祖建。三孔石桥。1964年拆除。旧址在建国路周家弄口。
30、石平桥,在胜祖桥北堍,跨北桥浜。1970年填河拆除。
31、崇福桥,在邱家湾,单孔石平桥。由崇礼与福增两乡接壤处而得名(菱湖由崇礼与福增两乡合并发展为镇)。嘉庆六年(1627)重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章三省堂重建。1965年拆除。旧址在竹丝弄口.
32、古鹦鹉桥,跨染店浜。平石桥。1964年拆除。旧址在公园北路中行路口。
33、安庆桥,跨染店浜。一孔架石。解放后染店浜渐滅,桥废。故址在公园北路周家弄口。
34、永安桥,在油车潭北侧,经陆鼎茂通探花弄,平石桥。1952年填潭拆桥。
35、二泉桥,在油车潭与王家潭之间。1952年填油车潭拆除。
36、小平桥,在狭河。抗战时毁。旧址在人民中路119弄。
37、善庆桥,在狭河。三座桥之中。抗战时毁。旧址在人民中路119弄。
38、里仁桥,在油车潭南侧,平石桥。于1952年填油车潭拆除。故址在人民中路119弄北端。
39、鱼桥,在王家潭侧。架石桥,1952年填潭拆除。旧址在菱湖幼儿园后面。
40、小平桥,在狮子桥北堍东侧。1952年填王家潭后逐渐湮没。
41、狮子桥,又名四至桥,额为太平桥。单孔环石。1958年成立水产学校时拆除,另在菱湖中学前建一水泥桥,后即称红卫兵桥。
42、众安桥,在章三省堂西侧。跨小浜,抗战时浜湮桥废。
43、石拱小桥两座,在三义阁(丝业公所),抗战时阁毁桥毁。
44、双龙桥,跨圣堂港。同治七年(1868)重建。1955年划归丝厂后,填河拆桥。旧址在丝厂内办公大楼。
45、双龙桥北侧有东西向三孔石架,两桥共称八字桥。1985年拆除。
46、普安桥,跨星桥港。朱普安建,俗称朱家桥。1985年填河拆除。旧址在肖山弄底。
47、秀溪桥,俗称务桥、唐宝历年间湖州刺史崔元亮建。横跨孙家廊市河,1959年填河拆桥,旧址在建国路直接口。
48、龙安桥,在南栅市河口,石架。1962年拆除,旧址在中行路东栅路口。
49、永宁桥,俗称羊眼桥,初名下岸桥。咸丰辛酉(1861)毁。同治七年(1868)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桥上两面有墙,顶上盖瓦,似廊桥。1962年拆除。旧址在公园南路中行路。
50、丰乐桥,俗称粪担桥。跨南栅南市河。1996年拆除筑路。旧址在中行路福寿弄。
51、福寿桥,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桥顶有棚,两侧有木椅。解放后改为平桥。1975年加阔。1996年拆除。旧址在广场路中行路口。
52古卖鱼桥,跨东栅市河。石架。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建。同治七年(1868)重修。《菱湖纪事诗》:“风和港口行丝肥,浴水袅拍拍飞。斜日半竿烟一篵,卖鱼桥上卖鱼归。”1965年拆除。旧址在东栅路中行路。
53、东林桥,单孔石架,跨东栅市河。同治七年(1868)重建,1968年拆除。旧址在东栅路东林弄口。
54、木桥,跨东栅市河。桥上有棚,两旁有椅。1971年拆除。旧址在东栅路小桥弄南侧。
55、隆兴桥,单孔石拱,在东栅市河东端。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1975年拆除。旧址在东栅路朝东埭口。
56、小桥,平石桥,跨田鸡浜,浜瀎、桥废。旧址在东栅路小桥弄口。
57、北桥,石架,跨北桥浜。相传南宋僖王裔赵溧建。含思北归之意。1970年填浜拆桥。旧址在北桥浜邱家湾一弄东侧。
58、小平桥,在北桥东侧,桥中有一支架故被称为二孔桥。桥早废。旧址在北桥浜路44号弄口。
59、小木桥,在福寿桥东堍,跨一小浜。抗战胜利后渐湮,旧址在福寿弄。
60、石平桥,跨南浜,在冰玉堂东南。旧址在朝东埭。
61、拱宸桥,单孔石拱。解放后改为平桥。1966年填河拆桥。旧址在公园南路医院口。
62、太平桥,在塘路口。早废。
63、赞善桥,在转船浜(善善浜)。早湮。旧址在解放路东端。
64、小石桥,在大西栅,桥于抗战时湮。
65、小平桥,在脉桥南堍,跨通油车潭小河。抗战时废。旧址在油车潭路口。
66、小石桥,在王家潭西,通直下弄,旧址在王家门前。
67、小木桥,在榜眼厅东,通南浜。桥早湮。
68、小石桥,在五举弄东通南浜。抗战后废。旧址在粮油厂。
69、平石桥,在油车潭北小港上,通探桥弄。1952年填潭拆除。
70、小石桥,跨圣堂港旁小浜。抗战时湮。旧址在丝厂。
71、小桥,在沈十房后小港。早湮。旧址在天主堂路。
72、半爿、分乡桥,在邱家湾卞家弄口。是崇礼乡和福增乡两乡分界处故名。因年久小港湮没。只剩半座露在外面,故称半爿。旧址在卞家弄口。
摘自菱湖史话
来的照片就更好了
好像就记得安澜桥
现在早没了,可惜,本来有乌镇、南浔什么事。
菱湖什么时候再崛起啊?
这些桥大多已无,照片恐怕也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