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谨防潜藏风险

图为记者在app商店里输入“信用查询”时的截屏。 刘贤 摄
目前,有很多手机app显示可以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9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目前没有app,不建议在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记者在app商店里输入关键词“信用查询”,跳出多个相关app。有app在功能介绍中注明“直连央行征信”“线上直接获取央行征信报告”等字样。
很多手机app只要输入姓名、身份证等身份信息,就可轻松查询到自己的征信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唐雅洁说,上述app仅是一个数据接口,通过链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用户点击查询或确认按钮,即表示已授权app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在查询过程中,个人信息可能被保留在商业app的服务器上,存在泄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提示社会公众: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目前没有app,社会上的手机查询app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无关,不建议在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唐雅洁说,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正规查询渠道有三种:
一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现场查询(重庆辖区查询网点可登陆。
二是通过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查询。
三是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pbccrc.org)。
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此前有报道称个人征信查询次数过多可能影响信用,进而影响贷款,是否有这种情况?
唐雅洁说,目前个人信用报告上可看到被查询次数。有的放贷机构可能以被查询次数多,推断该客户贷款比较多。信用报告只是一种客观展示。放贷机构如何看待报告内容,是基于其内部风险管理原则,由其自身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