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依然是元代戏文和杂剧的热门。继承宋代南戏的传统,谴责夫荣而弃妇的不义行为的,有戏文《荆钗记》、《白免记》,杂剧《潇湘夜雨》 等;提倡兄友弟恭的,有戏文《杀狗记》、杂剧《杀狗劝夫》、《赵礼让肥》等。讲孝行的则有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戏文《王祥卧冰》、杂剧《蔡顺奉母》等。元代末年,高则诚《琵琶记》问世,则是全方位地宣扬伦理风化,值得注意的是元代戏曲的家庭伦理戏以正面歌颂为主流,与宋代的《王魁》、《赵贞女》式 的剧作有所不同。为一戏曲网
元朝是一个法制混乱的时代。老百姓希望青天大老爷出现,为民作主。戏曲家把目光投向冤狱问题,乃是十分自然的现实要求。于是作出了大量的清官断案戏。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等剧 可为其代表,戏文《小孙屠》也属此类。那些剧本一方面揭露上自天子下至官吏的罪行,一方面塑造出包拯、张鼎等清官良吏的形象。元代的清官戏、 公案戏在中国戏曲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元明清三代各类戏曲作品中,这类题材都占有重要地位。
取材于历史人物史迹或传说的历史故事戏, 是元代戏曲的又一个方面。从古至今凡是戏曲家认为有意义的历史故事,都陆续地被搬上了舞 台。元代戏曲实际上已莫定了中国历史故事戏的基本规模。以此为开端,元明清三代各剧种的历史故事戏,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活的通俗的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