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被誉为“陈门五杰”。该县宁州镇桃里的陈家大屋是陈宝箴、陈三立的旧居,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屋曾经居住的8户人家中已有7户搬离并被妥善安置,仅有一户因补偿要求未得到满足,不愿离开,私人居住给这个国保单位增加了不少隐患,修缮保护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
1 陈家大屋亟待修缮,8户居民已有7户搬离
3月14日,浔阳晚报记者来到修水县宁州镇竹塅村陈家大屋。陈家大屋是典型的江南祠堂式民居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大屋的左侧有一户村民居住,粉刷成白色的建筑似乎是后来加建的,与大屋的整体风格不相符。屋内照明电线也拉在陈家大屋房梁上,显得十分凌乱,而陈家大屋里有几处房子已坍塌。
记者在陈家大屋附近找到一村民,老人说他叫欧阳国太,是陈家的女婿,其家人是陈家第六代,目前是陈家大屋的管理员。据老人介绍,1951年,为安置贫下中农,陈家大屋共有8户人家居住。2012年,当地党委、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将陈家大屋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户人家有7户在宁州镇政府的帮扶下实现了货币补偿搬迁,并在政府安置的宅基地上自费盖了新房。
欧阳国太说,他是其中的一户搬迁户,新家建在大屋右边。“相关部门要求我们搬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陈家大屋,我们7户人家立即响应。”欧阳国太说,陈家大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他们作为陈氏子孙的光荣,但有一户不愿搬迁。
2 未满足补偿要求,拒迁致修缮停止
另一户是谁,为何不搬?记者采访周边村民得知,这户人家也姓陈,户主在当地某小学任教。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听说陈老师不满意补偿条件,拒绝搬迁。
当日17时20分,陈老师的大儿子务农回家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自己是陈家后代,属陈宝箴的大哥的一支,听说政府要对陈家大屋修葺、保护,他家非常支持。之所以不搬迁,是因为当地相关部门无法满足其家人的要求,“因为旁边附建的房子是我家上辈所建,与其他原居住户的补偿肯定不能一样,我希望能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块宅基地,并由政府建好两栋两层的房子。”
因未谈妥,搬迁一事也搁置了几年。如今,陈家大屋的修缮保护工作被迫停了下来。
3 当地相关部门与“拒迁户”已初步达成协议
一边是住户拒绝搬迁,一边是国保单位亟待修复,当地相关部门非常着急。15日上午,记者来到宁州镇。据该镇党委吴书记介绍,他不直接参与协商,但这家拒迁户要求太高,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都行不通。不过,经过协商,他们已经跟陈老师一家初步达成协议,但吴书记并没有透露协商内容。
随后,记者从陈老师的大儿子处了解到,他家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达成初步意见,给予他家十余万元的补偿,而他家要求的两块宅基地却没有明确答复。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对陈家大屋周边的道路、绿化、亮化等进行了完善。
(记者 吴业园 文/摄)
陈家大屋里的部分房子已坍塌。
拆迁还是要闹,一闹就有了
说明政府部门不是一般的无耻!
我装作一副听不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