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路:旧路存遗迹,喜庆一条街
这条老街历经了兴衰,见证了变迁。曾经是名门望族建宅的旺地,铅华洗尽后,一度败落。在喜庆店入驻后唤起它别样的生机。浮沉之间留下的是历史数百年浓厚深重的古城韵味
这里的店铺,大多都是传承而存,不需要多华丽的装饰,不需要多繁杂的商品,数十年坚持一种手艺,展现着西马路最原始的风采
踏入西马路,灰青色的沥青路,斑驳的墙体,烟火气十足
人群里,夹杂着食物的香气,有着潮州无数代人的记忆,这条仅761多米长的小路,见证了最朴实的生活百态和喜怒哀乐
滋滋滋的油,舀一勺浆糊,不多时就成型,随着油烟飘进肺里是麦粿甜腻腻的香味,与之飘进记忆的还有:小时候总爱在下午缠着爷爷做一些麦粿来满足馋嘴,上下翻飞之间,更多是回忆
阿姨亲切的笑容,金黄色的春饼,各式各样的小吃,相得映彰
最常见的粿条面和肠粉,但却是潮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老街区里,你所能感受到的是人间烟火,是贩卖吆喝的热情,即使未曾相识,也能与朴实的店家交谈至深
潮州的美食不在高楼大厦之间,也不在缤纷商场之内,它藏在大街小巷里,藏在路边摊里,这才是潮州最原始的美味
晶透的外皮,丰富的馅料,简单的店面,这就是小时候的记忆,没变过
蒸汽氤氲,飘散着的是几代人的手艺
潮汕地区历来有“出花园”、嫁娶习俗等仪式,在历史的催化下,西马路在近一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喜庆一条街”
“十五成丁、十六成人”,成人礼那天要穿新衣,着木屐、头戴花,拜别公婆神,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玩闹嬉戏的孩童
古话说:明媒正聘。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缺一不可
潮汕文化经历代演变,婚嫁习俗虽有所精变,但其文化精华仍保存完好
嘀嗒、嘀嗒,沧海桑田,时间在行走,不变的是传承
路小,但是潮州最有代表性的美味小吃都在此聚集
老旧的电视机里填满了童年,是孙悟空,是葫芦娃
百年老铺、传承历史
酒香不怕巷子深,鱼饺要到十八曲
茶,是潮州的一种文化,是修身涤性的民俗
掉落的墙体,吱呀的木门,扣开大宅院的门仿佛能听到它娓娓道来的故事
元宵夜、游花灯、食竹蔗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坚持本心,锤锤打打间已是几十年
甜醇粘郁,自有一番风味
谢慧如图书馆到现在已是寥寥数十年,开启了多少人在孩提时代对知识的认知和渴望,伴随我们成长,直到现在
各种各样的糖饼甜食,是香甜的记忆
几十年如一日的一份信仰
即使是这样一条老街,也屹立着西方特有的建筑,更显示了这条老街当年的繁华
民国豪宅—风采楼曾是潮州府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风采楼”来历颇有故事,古时北宋庆历四谏官之一的余靖有“更加风采动朝端”之誉,特建“风采楼”纪念之,潮州余氏一支遂以“风采世家”为郡望
透过生锈的铁门,幽长深谧的长巷,寂静而安宁,与门外的车水马龙形成别样的景致,诉说着这座小楼历百年来的故事
时间会走,人会变,城也会变
即使是潮州这座古城,高楼大厦也在日渐占据
但有些街巷,依旧安逸,不紧不慢
是盛世繁华所不可比拟的
来源:Hello潮州
早上还在念叨着西马路的韭菜饺。
西马路头尾比较有料。美食一条街还是有点“光人”。
老街市,几代人的故事都在那里了。
西马路小吃是潮州小吃的聚集地,基本潮州小吃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在潮州,如果你还不知道西马路,那真的是很LOW。潮州小吃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古法的手艺,且大部分都是现做现卖。
西马路的小食种类有很多,就是多是炸的,好吃,但是容易上火,不能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