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不景气,到底应该怎么办?

经济衰退、市场惨淡、客源稀少、持币待购、竞争惨烈等等,片刻之间一切都在我们身边急剧变化着,有的企业生产停止了,有的企业缩减了生产规模,有的企业库房里出口的物品大量积压,以至于企业减薪裁员声更是响成了一片,日常用语也由“你吃了吗?”变成了“你们公司裁员了吗”等等与过冬相关的语言了。
怎么办?
中小企业在这个极限恶劣的环境中“过冬”是坐以待毙,还是奋力搏杀;是方寸大乱,还是适者生存;是萎靡不振,还是迎头追赶……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在为北京某企业作《拐点:不景气中的企业生存原则》实战培训时讲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7大原则,可以给企业带来不少启示:
1、过去靠员工体力,未来靠员工脑力;
2、过去靠员工加班,未来靠员工创新;
3、过去靠老板魄力,未来靠团队魅力;
4、过去靠金钱驱动,未来靠使命凝聚;
5、过去靠经验管理,未来靠流程复制;
6、过去靠产品独步,未来靠服务横行;
7、过去靠关系人脉,未来靠资源互联。
记得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寒冬尚未来临时就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同样今天是冬天,明天是寒冬,后天是春天,但很多企业都在最寒冷的时候,自乱阵脚,方寸全无,更找不到御寒的方法,没有做最后的坚持,选择了放弃,结果死在了明天的寒冬里。
以往,经济的告诉发展给企业带来了盛宴后的狂欢,他们还缺乏度过寒冬的经验和思想准备,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经济低迷对他们是个很好的挫折教育。
我们看到企业家们不得不采取了“紧缩”的措施,以度过“寒冬休眠期”,用收缩市场战线、缩短产品线、减少广告促销投入、简化渠道等等来应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但是在这样的“冬天”里,他们普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短视现象,就是在进入市场竞争时,严重地缺少营销创新,缩手缩尾,在逆境中创新营销手段极其匮乏,占领竞争对手丢掉的市场方面更是乏善可陈。
有人埋怨,中国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宏观经济上涨大势和各行各业的红利期都已经不在,而我认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就在眼下!因为凑热闹的人都离开了,只剩下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在坚守。
其实没有冬天的市场,只有冬天的恐惧。
现如今,许多中小企业不断抱怨市场环境太恶劣了,好像销售下滑、业绩不理想,是情有可原,是理所当然的,并错误地以为别人如果过冬挺不过去,我们挺不过去也正常,该放弃时就放弃,毫无斗志可言。其实这种过冬的态度滋生蔓延,只会腐蚀企业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导致企业在冬天中坐以待毙。
中小企业和渠道的老板们应该看到,中国市场不仅有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有更广大的二级和三级城市以及广阔的农村市场。
《2016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表明,当前,日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不加选择、买到什么是什么的消费初级阶段已远去,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并且越来越重视均衡、健康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因此,即使“冬天”来了,也不完全需要进入休眠状态,要重新发现、挖掘、再造消费场景,用情感、习惯维系和巩固用户纽带,唤起不同年龄、职业、收入人群的情感共鸣,让产品嵌入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路线图。同时,更需要通过细分市场、精准营销和体验优化来找到目标消费群,深刻明白“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
1、商业的重心正在从“物”转移到“人”,
2、商业的驱动力正在从“流量”转换为“关系”,
3、商业的衡量标准正在从“价值”转换为“价值观”。
有不少企业老板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却对产品的营销没底气,不知道是追随模仿好,还是独辟蹊径好。其实,就在他们左右徘徊时恐怕已经错过了占领市场的大好时机了。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老板还在等待犹豫什么呢?
不要怀疑产品,怀疑市场了,营销才是你们当下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持续获取更多企业管理信息、行业资讯,点击关注“饮过半杯西冷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