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庄刚 通讯员 刘琳)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深层次变革与挑战,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江苏省马陵中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统一,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体验,让核心素养落地,成为马陵中学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探索构建‘体学’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将教学目标锁定在核心素养,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马陵中学校长王丽梅说,“只有瞄准靶向才能精准发力,把选修课程体系中的‘生态环境教育’与‘科技教育’两大系列,对应‘脑智’教育价值理念,有力推动了学生从被动的‘教学’走向主动的‘学习’。”
教育系统领导察看生物数码显微实验室
素养提升下的“马陵方案”
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统领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学生素养提升方案架构,在王丽梅的带领下悄然完成。
学校荣获stem证书
“其核心就是提高学生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王丽梅表示,马陵中学正在以此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的科技类校本课程。
自马陵中学创建四星级高中以来,严格按照省市教研室要求,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前学校配有技术与设计一、技术与设计二、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激光切割与雕刻、3d打印等专用教室6间,配备的工具和设备有150多种,能够完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开设的所有试验。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按时开设与课程相关的所有试验。目前,有专任教师2人,兼职教师3人。
校园天文台
为了满足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该校在课外活动时间,根据学生的预约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材料、工具和设备,让他们进行一些兴趣试验、探究试验,例如:汽车模拟驾驶、光控路灯、激光切割与雕刻、3d打印等,并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与创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凭借学校优秀的课程理念、强大的教研团队、超前的课程设计、先进的智慧校园应用等软硬件条件,2017年,马陵中学成功入选“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简称,将原本分散的4门学科内容融合形成整体,把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成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stem是科技教育和课程设计模式的革命,强调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转化能力、基于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能力、融入情境的科技探究与创新能力、深度实践能力。”王丽梅说,学校将以项目试点学校为契机,积极推进stem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增能提质上的“硬件加法”
积跬步以至千里。
从“教学”走向主动“学习”,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解决问题、技术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配套的教学硬件配备则决定了体系推行的质量与速度。
阳光房
“做发展的‘明白人’,算投入的‘精细账’,在创新型教育教学改革中,对教育教学用品的硬件,一定要多做加法。”王丽梅说。
据了解,近年来,马陵中学按高标准配齐理化生普通类标准实验室,共配备23个普通理化生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室8个、化学实验室8个、生物实验室7个,另外配备化学危险品室1个、生物标本室1个,配套使用的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工作室、标本室等数量充足。部分实验室安装了高清投影仪、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仪器室、药品室(普通药品室、危险药品室)、准备室的安全防范设施完备、管理到位。实验所需的仪器、器材和物品等配备齐全,演示实验仪器按每三个平行班一套配备,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每二人一组配备,能充分满足学生选科需要,按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全部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另外,马陵中学按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及省教育厅规定,配有的通用技术室能充分满足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需要。
激光雕刻
可以说,马陵中学目前配置的实验硬件设施已经走在全市乃至苏北地区的前列,为其开设完善科技类校本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赛结合让创新人才“跑起来”
握手成拳,方为合力。
近年来,马陵中学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攀升的基础上,将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科技教育和竞赛辅导就是最好的抓手。
校园气象台
目前,马陵中学已经开设了《趣味数学》《天文学基础》《化学与健康饮食》《数学与方法选择》《趣味化学实验》《化学与健康》等18门科技类校本课程。每届高一学生入学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相应的校本课程进行选修。在选修课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成研究性学生社团,进行集中培训和拔高,一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搭建一个深入持久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参加各级比赛做准备。
“相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活,再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们还是有点担心。”马陵中学信息中心主任谯肇东告诉记者,学生在选修课程中表现出的极大主动性,成为了意外之喜。“学生对科技类选修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能够主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合到实践课程中,并能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实践解答问题,这是在正常课堂中不多见的。”谯肇东欣喜地说,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极大地提升他们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7年宿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创客大赛评比”中,马陵中学学子在信息化管理中心惠兵、金伟芳、苏晓、胡萩琳几位老师的指导下喜获佳绩,共有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7名。
3d打印
与此同时,该校从组织领导、教练员培训、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充分保障,从高一年级开始就组建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小组,为有志冲刺各类科技竞赛的同学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其中,马陵中学生物学科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今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中,马陵中学高二年级参赛同学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5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13名同学获得省级二等奖。成绩的取得,不仅是该校高二年级生物组全体老师辛勤辅导的结果,也是该校在生物校本课程建设与竞赛结合的具体成果。
马陵中学是全市唯一拥有阳光房生态系统的学校。“在阳光房中,我们可以进行无土栽培,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马陵中学生物老师施猛说,每年都是很多学生报名无土栽培课程。通过课程深入,学生对生态知识的理解也不断地加深,学习兴趣也在逐步地提升。“现在不仅仅是在阳光房中进行无土栽培课程,我们还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小型化无土栽培研究。”施猛告诉记者,近年来,马陵中学在生物学科上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性科研,如身边的微生物探究,学生通过探究饮水机出水口和操场上雾霾空气的微生物含量、洗手前后的细菌量等,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学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也让学生在生物学科各种竞赛中绽放异彩。
汽车模拟驾驶教室
当前,马陵中学已经形成了生态与环境类课程体系,其中包括《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活》《盆景的栽培与造型》《新能源介绍》《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等11门课程。课程体系的完善有效地推动了马陵中学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其他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