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经信委发布《2017年合肥市优质小微企业名单》,经前期企业自愿申请,由各县(市)区经信委(经促局)和开发区经贸局初审推荐,市中小企业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合肥市13个区域企业进行认真筛选、核查,共计941家企业入选。
其中高新区入选企业226家,经开区24家,新站高新区64家,合巢经开区24家,蜀山区69家,庐阳区74家,包河区75家,瑶海区17家。(5f创业园2家企业:安徽辛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云联城市交通信息有限公司也荣列其中!)
不得不说,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在城市风貌的革新上,大合肥发展日新月异。合肥各区也在暗自较劲,争相发展。
本次我们就来聊聊大合肥发展的两大巨头:合肥高新和合肥经开的发展~
高新区
自从2001年科技部提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号召以来,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合肥高新区战略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1
随着高新区面临的形势变化,发展高新区的主要措施开始从表层优惠政策向深层次的产业集群转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靠高新区优惠政策构建的优势会逐渐减弱,高新区的竞争优势只能建构在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之上。
因此,从高新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促进高新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2
由于高新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区较适于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合肥高新区坚持狠抓“平台、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驱动园区创新发展。在创新主导的战略格局中,高新区的发展,已经不在于比规模而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了。
合肥高新区的家电、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均已形成规模超 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占园区经济总量的70.6%。合肥高新区“尖端技术顶天立地、自主创新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将在全省创新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中,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调整园区产业布局,打造园区品牌优势3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且走高新区特色之路,从追求高、精、尖上寻求突破,通过技术和人才的差异化创新、引进占领某一领域或某一单项制高点,在全球上争创一流高新区。
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城区转型4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演进,必然涉及到新的城市功能配套,城区建设方面的任务逐渐增加。高新区不再只定位为一个产业集聚地,更加定位为一个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
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高新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科技产业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高新区典型企业5
科大讯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
阳光电源: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电力系统电源等,并提供项目咨询、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国祯环保:公司长期致力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服务区域遍及国内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在全国运营污水处理项目达102项,日处理市政污水规模累计达450万吨、工业废水20余万吨。
经开区
引入补链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1
2009年,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才“从无到有”。可短短几年时间,合肥经开区从电子零部件起步,到引进主机龙头企业,再到配套企业大量涌入,一条完整强大的“产业链”已经蔚然成型。
由此带动,合肥经开区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实现产值超过600亿元,增长83%,迅速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3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
“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合肥经开区降低能耗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的重要抓手。 ”据合肥经开区经贸局副局长甄长玉介绍,2014年,合肥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为0.222吨标煤,远低于全国万元gdp能耗0.5吨标煤的水平。
招商选资,抓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改造主导产业2
合肥经开区在地域发展时,拒绝地产开发商,打造高科技研发项目。2016年9月17日,以启迪科技园为代表的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科技教育培训基地。
一手抓招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在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手抓改造,针对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低碳化改造,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赢。
先行先试科学规划体制创新3
加强企业能源指标核算,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高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创建低碳园区。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集中管控,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编制碳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在重点企业推行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推进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
经开区典型企业4
江淮汽车: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等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先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洽洽食品: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9日,位于合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生产坚果炒货类、焙烤类和薯片类等休闲食品。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18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制冷电器、空调器、洗衣机、电脑数控注塑机、电脑热水器、塑料制品、包装品及装饰品制造,经营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技术进口业务,百货销售,运输等。
那么,问题来了,高新区和经开区你更喜欢(xuan)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