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走向ICT,万兴科技用软件、智能终端、云服务构建新的护城河

这几天,看到了一条关于信息通讯行业的有趣表达,“it、ct两个行业幸福地相爱了,还生了个白胖小子——互联网。”简洁生动,表意通透,一句话“挑明了”it、ct、互联网三者关系,让人印象深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信息技术(it)与通讯技术(ct)在很多场景、产品和企业中已经难分彼此,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了,所以才有了今天所谓的信息通讯技术(ict)。
众所周知,华为是ct(通信科技)业的一面旗帜,而ct包括众多种类的通信与网络设备,以及我们都有的智能手机。而联想则是it(信息科技)业的一个代表,it则包括了个人计算机(pc)、服务器、存储等各种信息化技术,以及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
现在,两家企业都把生意的触角延伸到对方的领地,只不过一家欣欣向荣,一家英雄迟暮。两家企业都曾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呼风唤雨,又在新的时代剧变面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时代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再一次照进了科技产业的现实。
说完了时代背景,我们回到今天的案例——万兴科技身上,看看它进军ict产业的路径和逻辑。
软件跨境电商
万兴科技(300624.sz)诞生于2003年,是一家以消费类软件研发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公司,由于它诞生的年代国内版权保护不够严格,盗版泛滥,付费软件很难找到生存空间。所以公司决定把产品销往国外,特别是那些软件付费市场成熟的国家。
万兴创造了一种国内开发软件、国外销售的软件跨境电商新模式,避开了国内盗版市场的“坑害”,凭借着功能突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国外站稳了脚跟。一开始,万兴的产品主要放在第三方软件销售平台(digital river、avangate等)上卖,与平台合伙分成。这种方式风险小,回款及时,不足之处是公司在营销层面没有太多话语权。
后来,万兴科技开始建设自己的官网作为销售平台,通过seo、sem等方式把流量引到自建渠道上来;通过招聘全球各地的人才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产品需求,把本地化运营做透。那时候,万兴的产品遍地开花,逐渐覆盖全球用户,每款产品八个语言版本,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惊人。
这个时期,万兴科技的销售模式(软件跨境电商)、全球化的人才、本地化的运营、数字化营销等几大方面形成独特而坚固的“护城河”,让它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类软件出口企业,每年吸引数百万付费用户。多媒体软件(万兴神剪手)、跨端数据管理软件(dr.fone)和数字文档管理软件(pdfelement)三大类产品是万兴科技攻城略地的重要法宝。
新护城河:软件+硬件+云
在新的时代到来之前,万兴科技开始进行新的尝试和布局,物联网就是万兴的新业务、新方向。2012年,万兴科技以子品牌斑点猫为依托,开始尝试把软件的应用场景从pc、移动两端,扩展到更多智能硬件上,希望以此建立范围更广、更深的“护城河”。
万兴的目标是构建软件、硬件、云三位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三者相互融合、联动,最大地释放公司的技术潜力,服务更多用户,满足更广范围的场景需求。目前,公司正以“物联网家居安全”为切入点,聚焦家庭安防,向市场推出了物联网门锁、物联网猫眼、物联高清摄像机等产品,在入户、安防、看家等家庭需求上实现了2600多种不同的智慧场景。
“除了现在推出的三款产品外,公司还会推出烟雾监测、空气监测等物联网设备,这些物联网设备在未来全部会连通,每个设备都是物联网的入口。”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关于物联网整体的经营方向,吴太兵提到了小米承诺的“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他表示公司也会采取类似的模式,不过并非全部硬件,在入门级产品公司会采取“微利”销售,他也认同赚钱不能只靠卖硬件,而是需要依靠后续的付费服务。
这一点,我们从斑点猫即将上市的物联网猫眼m100 pro那里就可以看到云计算、云存储的应用实例。m100 pro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款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猫眼,可以将人脸信息在云端进行存储、识别和分析比对,从而判断访客的身份,以及是否对家庭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实时信息反馈、上报机制把相应的消息传递到用户手机上,让他们快速获取家庭安全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