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股市已有缩量之困,后市要如何操作?看这里

这几天市场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资源股票的发力,所以上证指数反倒是强势一些,也正因为此,会带来市场间的波动和震荡。观察上证指数的结构,本身不合适于向上强劲推动,不仅是20日周期的跌势不会得到立马的扭转,还有40、60日周期的下跌必受考验,不作为的情况就自然产生,从而形成量能欠缺,指数受阻的局面出现。
而缩量所带来的不利特征,对沪深300市场和上证50市场也立马呈现出来,无法进一步推高,就会回撤与修整,压低寻求新的稳定机会,也会在盘中产生。所以反复拉锯,形成上下跌宕的局面,这两天均是如此演绎。但仍然可以维持量能的压缩,还是反应出投资者的稳定心理。同时在价格体系上的优势,也在横向扩展中得到夯实和强化,只是量能的欠缺十分明显。
量能欠缺的典型特征,就是无法满足均量线的上涨条件,时间周期越长,说明量能的不足越严重,通常其新轮涨势量潮的形成都需要自然时间的沉淀量能来促成,从而沉淀量能的时间就会很长。所以针对当前的量能情况,我们已经需要增出一些成交量能,来维持更长周期量潮的上涨,否则十分堪忧。
因为日均量能已经低于120日之前的成家量水平,且面临着长期相对高量水平的扣减,这意味着无法增量的结果就会促成长期量潮的下跌,这自然是不利于价格上涨的。而且这个情况,在各大市场都面临这同样的局面,其同步构成的影响会大幅扩散,任何不利的下跌都会引发修整时间的延长,重构涨势基础就需要更久的时间整固了。
由此预判60、120日周期均量线的移动关系,尚可维持其优势基础。同时,20日周期量潮优势渐起,也可望维持短期稳定。而以本栏的分析方法,通常在11天内改变120日均量线的移动关系,也不会带来绝对的转变。以此观察客观结构,那么在周线基础之上,以及下周进入2018年的交易后,其市场的增量预期都可以渐渐产生。
依照价格体系的层级关系,当前位置的稳定都存在积极预期,维持下午盘震荡回稳作收的预判。操作上继续关注资源、蓝筹等个股的优势发挥,汰弱留强,严控总量风险,以守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