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抗日老兵徐恩光何时能圆梦
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三包村一社,在大山重叠的鼔楼山下,一间朴素简陋的土木农家小院内,住着一位9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老兵,他叫徐恩光。从1949年回到家乡至今已有65年,乡亲们都熟悉他参加抗日远征军的经历。2001年,徐恩光不幸中风,加之年岁已高,生活无法自理,93岁的他很明白自己已是“夕阳落山”,农村俗话说“土已经掩到脖子了”,老人迫切希望党委政府圆他一个梦——恢复自己抗日老兵的身份。
为什么至今没有落实徐恩光是抗日老兵的政策?我们对老人进行了专访,老人家向我们讲述了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档案被毁,老人身份咋证明
2005年10月,关于徐恩光参加远征军的经历报告,四川省委统战部回复巴中市委统战部称:“对于徐恩光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应受到肯定。但又称对于起义投诚身份的认定有严格的政策,经查,徐恩光先生的经历不符合被认定为起义投诚人员条件,请从正面予以解释说明”。回函很清楚,是说起义投诚人员问题。为什么对于徐恩光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应受到肯定,而不从正面予以解释说明呢?由于徐恩光的远征军证明材料在“文革”期间全部毁掉,地方党委政府无从调查核实,他也没有享受到党委政府的相关待遇和政策?至今又十年过去了,他说“我已93岁了,老伴也95岁了,还能活几年?晚年生活虽然凄凉,但党中央和人民没有忘记我是抗日老兵! ”
经历坎坷,保家卫国志不变
2014年8月7日,徐恩光对抗日远征军作战经历又作了详细回忆,我们又作了进一步地专访。
徐恩光说,1932年红军解放巴中他参加儿童团,1935年红军长征全走了,1936年到1937年,通南巴地区又遇大旱灾,他跟随逃难的老百姓到了达县,那年才十七岁,就被国民党师管区补充团抓去当了壮丁,1938年把他送到湖南长沙机械化学校学开汽车、开坦克和维修。当时听说,这个学校是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徐庭瑶专任军训部机械兵监。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日军逼近南京,该校奉令迁抵湖南长沙东乡的。1938年1月奉令将原战车第一团扩充为陆军第200师,直属于军政部而受本校督练。他被分配到5军22师,师长廖躍湘 。
国民政府应英国之请,于1942年12月底起派出第五军、第六军及第六十六军为远征军入缅甸。当时第五军下辖200师某连任准尉副排长。后调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1942年3月相继到达同古。在同古保卫战中,兄弟部队200师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他们在同古坚守12天,同时,为保卫滇缅路,远征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滇缅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损失惨重。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由于英军迅速溃退,加上指挥的混乱和不当,中国军队陷入日军包围。5月3日命令部队撤离到云南到保山。第五军22师及直属部队绝然撤往印度,所受损失较少(入印后22师后脱离第五军建制)。
徐恩光到达印度蓝姆伽,蓝姆伽是印度北部的一个小地方,在这里重整旗鼓,接受了史迪威司令和美军的训练,并配备上了先进的美式装备,共接受坦克87辆。先后成立了七个战车营。营长赵搌宁为中国驻印军直属战车部队。徐恩光被调到战车一营,任中尉车长。
1943年10月10日,中国驻印军从宻支那向缅甸境内的日军发起反攻,反攻战事艰苦而惨烈。1944年3月3日,战一营配属22师和日军18军团作战。记得在胡康河谷之役的情景,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上游地区,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由于山大林密,瘴疠横行,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野人山位于江心坡和南坎之间。被中国军队切断日军后路的消息当日传到孟关,日军军心大乱,新22师乘势发起攻击,坦克开路,当时徐恩光是战车一营坦克连连长,一举突破日军防线,3月4日,新22师攻克孟关,继续发展进攻,把日军被包围在瓦鲁班周围的狭小地段。
中国驻印军制定极富创意的“钳形攻击”策略,两路军队犹如两只拳头一齐出击,乘胜追击,一方面,孙立人指挥新38师第113团和第114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向日军发起进攻,切断了日军第55和56联队之间的联系。
廖耀湘带领我们新22师第65团,趁达罗方面日军增援之际,大举歼灭其驻守在达罗的剩余部队。这一阶段的反击战创造了达罗大捷,孟关之战,孟拱全胜的辉煌战果……
战果辉煌,击溃日军雪前耻
胡康河谷——孟拱河谷战斗,中国驻印军歼灭日军第18师团全部,及第53师团和第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2万多人,初战告捷之后,打败日军的信心和勇气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给日军带来强烈的震撼。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
徐恩光常回忆起缅北会战中“战车战”的场面,战车战是缅北战场罕见的战车之间的作战。坦克兵部队奉命支援步兵攻占贵街。开始并没有直冲镇子,当时已近傍晚,而是沿着镇子旁边丘陵上的公路搜索攻击,以占领攻击阵地。这条山腰上的公路旁有一个小的冲击扇平原。在这里,战车突击队的谢尔曼战车和第3连的斯图亚特式轻型战车在这里分开,轻战车部队在山麓展开,准备对贵街镇进行攻击,战车则在上方担任警戒并提供炮火支援。
贵街镇周围,环绕着片片稻田,山上则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蒿草。此时,还无法判断镇子里有无日军,坦克兵们都把脑袋和肩膀伸出坦克的顶盖朝外看。就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镇子上时,克劳福德忽然发现,山上的有几个草堆都动了起来。他在最初的惊讶后立即醒悟过来--那是隐藏在草丛中的日本坦克。
果然,隐藏在草堆中的,正是日军第14坦克联队所属的一队97改式和95式战车。这个坦克联队在英帕尔之战中损失惨重,撤退到曼德勒后于12月调往缅北。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损失过大只剩了不多的几辆战车,这支日军装甲部队东躲西藏,始终不敢和远征军正面交手。这一次索性在山坡上设伏,试图利用近战和远征军的坦克部队拼一个鱼死网破。
远征军追击这支日军直到腊戍郊外,这次参战的M3坦克和日军激战在那里残存的日军装甲车辆。此时日军残存车辆主要是装甲运输车,战斗力极差。此战,日军14辆车被击毁了13辆。日军装甲部队也不过如此。
3月8日,攻占了腊戍,我又奉命攻击新腊戍和火车站,在腊戍火车站歼灭日军一百余人。也是远征军装甲部队的最后一战。他记得还参过加装甲部队人员在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打通的路标处合影。
一生荣光,老人圆梦正当时
最后,徐恩光老人激动地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我们部队返回云南,然后赶去东北接受日本投降。后调北京,我升为少校军需,1949年又调去上海,要我们去台湾。因思念家乡年老的父母,于1949年12月20日才回到家乡三包村。一生拥护共产党,一生末参加过内战,一生能经得起审查,一生没找过政府麻烦,一生老老实实参加农业生产,现在我已93岁了,只要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没有忘记我是抗日老兵,我就心满意足了。
志愿者 喻 哲 文 2014.年8月 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