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商业化应用场景的通俗讲解

首先,给讲有一个有趣的故事:prada在纽约的旗舰店中每件衣服上都有rfid码。当一个顾客拿起一件prada进试衣间,数据传至prada总部。每件衣服在哪个城市哪个旗舰店什么时间被拿进试衣间停留多长时间。如果有一件衣服销量很低,以往的作法是直接干掉。但如果rfid传回的数据显示这件衣服虽销量低,但进试衣间的次数多。那就能另外说明一些问题,为产品改良和销售细节精进提供依据。
大数据其实,在企业、行业和国家的管理中,通常只有效使用了不到20%的数据(甚至更少),如果剩余80%数据的价值激发起来,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
中国的航班晚点非常多,相比之下美国航班准点情况好很多。美国会公布每个航空公司、每一班航空过去一年的晚点率和平均晚点时间,这样客户在购买机票的时候就很自然会选择准点率高的航班,从而通过市场手段牵引各航空公司努力提升准点率。这个简单的方法比任何管理手段都直接和有效。
将来如果汽车数字化,意味着汽车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加上传统的轮子、方向盘和沙发,意味着可以数字化导航、自动驾驶,意味着你和汽车相关的每一个行动都数字化,包括每一次维修、每一次驾驶路线、每一次事故的录像、每一天汽车关键部件的状态,甚至你的每一个驾驶习惯(如每一次的刹车和加速)都记录在案。
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为了对周围环境作出预测,每秒钟要收集差不多1gb的数据,没有大数据的支持,自动驾驶是不可想象的;在出现紧急状况的时候,比如爆胎,自动驾驶系统将自动接管,提高安全性(人一辈子可能难以碰到一次爆胎,但人在紧急时的反应往往是灾难性的,只会更糟);到城市中心,寻找车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未来你可以到了商场门口后,让汽车自己去找停车位,等想要回程的时候,提前通知让汽车自己开过来接。
自动驾驶红绿灯可以自动优化,根据不同道路的拥堵情况自动进行调整,甚至在很多地方可以取消红绿灯;城市停车场也可以大幅度优化,根据大数据的情况优化城市停车位的设计,地下、地上楼层可以高达几十层,停车楼层可以更矮,或者把车竖起来停,这样将对城市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
运快递的车都可以自动驾驶,在你家门口设计自动接收箱,通过密码开启自动投递进去,就好像过去报童投报一样。
人的数字化生存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爷爷奶奶那辈子,是在人生末年的时候有照片,算是初步在个人形象方面有了一点数字化。而我们身份是数字的,银行存款是数字的,照片是全数字,体检单也数字化,购物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初步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状态。而我们的下一辈或下下一辈将进入完全的数字化生存,人从一出生就有基因图谱,到后续的每一次体检、每一次化验,到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个日子的活动,到相关亲戚的轨迹,从每一个人,到每一代人,到整个族谱,到整个国家,到整个全球,这些海量数据的产生将从量变到质变,这些数据的挖掘与使用将对人类本身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数据化比如,在你找对象的时候,碰上一位心爱的姑娘,大数据系统就像算命系统一样,根据双方海量数据的挖掘,告诉你和姑娘匹配指数是多少,告诉你全球类似情况的夫妻日后离婚概率是多少,低于某个匹配指数,大数据系统会慎重建议你认真考虑不要这个姑娘继续交往下去。
又比如,在找工作的时候,hr淡定的告诉你,对不起,经过我们的大数据分析,你历来的网贴、微博、****总体负面情绪过多,不符合我们企业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主题,出门左拐就有地铁站,慢走。
再比如,在你过生日的那天,朋友们生日快乐祝福之后,大数据分析系统会告诉你,你的生命将进入倒计时,根据过去几年的身体数字化大数据,根据基因图谱,根据你亲戚的相关情况统计,你有80%的概率在20年内死去,有30%概率在60岁左右因基因缺陷发生脑溢血,因此你要改善生活习惯,并重点加强监控脑溢血发生的可能性。这些事情如果都发生,会出现什么情况?
估计人类的生命普遍将延长10年以上,保险公司可基于大数据重构商业模型,可对每个人进行针对性的保险业务设计。
大数据将改变商业逻辑。现在人的思考或者是企业的决策,事实上都是一种逻辑的力量在主导起作用。我们去调研,去收集数据,去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推断和决策意见,这是一个观察、思考、推理、决策的商业逻辑过程。人和组织的逻辑形成是需要大量的学习、培训与实践,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但将来机器做起来就很简单。
通过大数据,我们可能有全新的视角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重构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