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银行在处理理财产品业务时,确实是采取“刚性兑付”的方式,营销时也把“保本保息”作为宣传重点来吸引客户,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从产品性质来看,日常个人理财产品市场,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并没有保本保息的产品,但是在老百姓的理解,理财也是存款,因为都是保证本金和利息的安全,利率还高,更让老百姓分不清存款和理财的区别,心想反正银行都给钱,那我就放心买买买,一旦遇到不愿垫付的银行,就容易发生纠纷。
按理来说,我们自己投资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以往为什么银行愿意替我们承担投资的损失呢?理财亏损的概率极低:银行理财基本都是低风险理财,可以说99%以上都可以按时兑付,因此发生亏损的只是极少部分,这部分亏损银行承担的起;声誉原因:我国银行业机构高达几千家,各家银行竞争极其激烈,如果说一家银行有爆出过理财亏损的案例情况,那么无疑它的声誉及竞争力会受到打击,如果频繁出现几次,那么它基本失去了与其他银行竞争的能力了,所以对于亏损的情况,银行都宁愿自担垫资,维护声誉。
真正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可以发理财…如果一直是刚兑,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就没办法发理财。银行的风险小,责任小了。银行理财只是起到中间业务作用,不是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有利于银行谨慎经营的原则教育投资者,风险意识。获得较高收益同时承担一定风险。实际上,银行理财还是可靠的,要是都不能兑付,或者经常不能兑付,这样的理财根本不会有人买。
所谓的保本理财产品,通俗讲就是,象存款储蓄一样提供本金的保障!又像理财产品一样高收益!真的会这样两全其美吗?事实上,这种保障并非国家,社会,和规律层面的,是由产品的发行人来承诺的!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如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时,也会出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失误!而且是不可避免!因此,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等于是自掏腰包进行补贴!但企业实力是有限的!一旦发生大的亏损,很难做到承诺!因此,对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现实!
国内资产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百姓们将手中的钱借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资产炒高之后再卖给百姓。虽然刚性兑付和保本保息保障了收益,但百姓在赚钱中不知不觉分担了资产的巨额债务。在这样的财富分配中,如果国民财富无法持续增长,那么危机就会出现。至于取消后对谁有利,当然是对国家有利,从长远来看,对百姓自己也是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打破刚性兑付,买理财的人就会变少,风险可控,银行就不会因为发生风险事件而赔不出,银行不倒,总的来说国家的金融风险就可控,不会发生国家信用危机。长远来看,只要银行不倒,百姓投资的钱就不会血本无归,所以对百姓来说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