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
指挥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
其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经历,绝对是标准的参谋型统帅。
三次设伏七亘村,可谓反向思维独到。
淮海战役硬吃掉黄维,显示了参谋型军事家的魄力,
真正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如神,时有巧思。
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刘帅一语中的指出东西两线印军的弱点,
并设计精巧的进攻战术,让军界不得不击掌称道。
刘帅是解放军将领中真正做到战略和战术的有机统一,
有大局,有奇思,能够收放自如控制作战规模。
笔者斗胆以为,刘伯承应该排在“五虎上”将之首,
不知道军迷们怎么看?
.....................................
徐向前
善打逆风仗,
特别是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
可谓徐向前指挥巅峰之作,
在山西把“阎老西儿”的主力一口一口吃掉,
连毛主席都啧啧称奇。
..........................
彭德怀,指挥勇猛,敏锐应对战场形势,实战经验丰富。彭大将军是敢打硬仗的一位元帅,从发动百团大战直面日本侵略者到对付胡宗南,直至朝鲜战争官至国防部长。彭德怀最大的优点是战略素养高,是一个党政兼优的将领。
林彪,指挥精细,善于用大数据综合分析敌情,善打伏击战和追歼战,战术素养一流。从平型关大捷一举成名,国民党精锐部队包括白崇禧的桂军、孙立人的新一军都是被林彪消灭的,四野在他的率领下,可谓战术素养在全军首屈一指。
粟裕,完全为战争而生的将领,作战嗅觉灵敏,善攻坚战,随机应变,特别能够连续作战抢得优势歼灭敌人。战绩就不用列举,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拿下张灵甫74师。指挥具体作战往往以不到一半兵力主攻,再以大部围点打援,基本上是有的放矢。
缺点:战术重视不够,强调强攻硬打,部队伤亡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