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回顾历史,我国个税起征点的确是不断上调的,分别在2006年的1600元、2008年的2000元、2011年的3500元,有过三次上调,基本是每隔两三年就上调一次。而如今距离2011年确定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过去7年了。过去5年来(2013年-2017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这么一看,在如今的生活水平下,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实际上让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的征收主体。中低收入者挣的少,却交的多,显然不够合理。
2018年,个税起征点上调是板上钉钉,不可避免的。按照2018年的报告所讲,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对于普通人群的收入与成本水平看,3500元的起征点偏低。由于过去收入分化,导致个税的调整难度上升。那么个税起征点提高到多少才是合理,如何才能避免一刀切,实现税收公平、公正。对于个税起征点,有的建议是5000元,有的建议是7000元,有的建议是10000元,有的建议是30000元。
老谢认为,按照收入与成本及城市、物价看,个税起征点应因城施税,区分起征。一线城市10000元,二线城市7000元,三四线城市5000元,其他城镇则是4000元,这样才比较合理。既可减轻普通人群的个税负担,又不影响税收收入,还可以增加普通人群的收入与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是一刀切的按照5000元,对于一线或二线城市的普通人群来讲,仍是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应该考虑收入与成本及城市、物价的综合因素,才能够避免一刀切的个税的起征点。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逃不掉的。老谢认为,凶猛的个税已经成了继房贷、社保后,压倒工薪族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全国收入排在最前面的北京,个税高到让好人非常吃力。在北京月薪三万难撑起一个家。譬如月薪高达30000,扣除个税5000元,缴纳五险一金4045后,到手仅仅剩余2万元。说明收入的30%被抽走了。因为在这个大城市,2万元过得真不算好。如有房贷、老婆在家全职带娃,娃3岁,月生活费、奶粉钱、教育费超过5000。一年下来根本攒不下钱。
回顾过去30多年个税调整历史,只有三次调整并频率小且幅度不大。1980年,个税起征点确定为800元。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2011年个税起征点提高1500元后,其纳税人从9000多万人减少至3000多万人,纳税面由28%降至8%左右。按照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个人所得税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为8.29%。而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6054亿元,占当年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为6.75%。